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立 三甲
陈立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足踝外科

我家孩子扁平足怎么办?

140人已读

一. 我的孩子有没有平足?

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带小朋友来医院咨询,往往问的首先并不是平足,而是脚后跟外翻,走路的时候脚趾头老向外撇,俗称“外八字”步态。尤其是小女孩,会觉得很不美观,但是具体什么原因呢,有没有足部疾病呢,年轻的爸爸妈妈很焦虑,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个常识。其实,这就是“平足畸形”。

图1. 双足的平足畸形,:足弓塌陷,同时,两侧的脚后跟外翻,前脚掌撇向外侧,走路的姿态脚掌就像鸭子的掌蹼

每个小婴儿出生的时候都没有足弓,一般认为,正常人体足弓形态发育成熟的年龄为6至10岁,男孩以及超重儿童的发病率更高。大部分平足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

“平足”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足弓不够高,或者足弓塌陷了。足弓塌陷发生在足的中部,但是平足一旦加重,就会对前足、后足的结构都产生影响,这在先天性平足的小朋友中尤为明显。因此,很多家长没法识别出小朋友的平足畸形,而是更为直观地察觉到脚后跟的外翻与走路的“外八字”步态。

2. 儿童青少年平足产生的原因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平足大多为先天性平足,和遗传因素有关,还有一部分是骨骼本身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平足的小朋友在初诊的时候,拍一张X线片子来排除骨骼本身的异常是必要的。

一部分青少年平足是后天加重的,这部分平足和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有关。足部的肌腱(胫后肌腱)就像桥梁的悬拉索一下牵拉维系着正常足弓的高度。但是,当悬拉索出现疲劳时(胫后肌腱炎),桥梁(足弓)就会坍塌。因此平足的人走路多了往往会出现胫后肌腱区域周围的疼痛(足与踝部后内侧)。


图2.胫后肌腱体表位置就是平足症最常出现疼痛不适感的区域

足是人体行走的基石,平足的形态除了影响我们运动的减震、足部肌腱疲劳与足部关节易于损伤之外,还影响我们站立行走的力线与姿态。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平足往往伴随着后跟外翻,这就导致了小腿与大腿骨骼的过度内旋,进而影响膝关节的站立姿态,甚至向上引起骨盆与人体脊柱的前倾。有的小朋友走路的时候,父母总是感觉怎么老是低着头含胸驼背的,脱鞋看看,也有可能是平足引起的。


图3. 脚后跟外翻会引起小腿大腿骨骼的过度内旋,进而引起骨盆与脊柱前倾。足部形态对小朋友骨骼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3. 儿童青少年平足症的早期干预措施

6至8岁以下的儿童足弓尚在生长发育阶段,对于无症状的平足无需任何治疗。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穿太厚太硬的鞋子,会影响足内在肌的功能,影响足弓的发育。穿软底轻薄的鞋子,或者适当地光脚行走,是有助于足弓形态发育的。

当患儿出现症状时,我们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始穿戴矫形支具。足弓垫未必能够“矫正”平足骨骼的形态,但能够显著改善儿童的行走步态以及脊柱、髋膝关节与力线的生长发育。


图4. 一例青少年平足,上图显示脚后跟外翻,足弓塌陷。采用3D打印的定制鞋垫后,足弓的形态与后跟外翻都获得显著的改善。

距下关节制动术近20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成熟,总体来说,获得了令人惊喜的满意效果,逐步获得学者们的广泛认可。距下关节制动技术以不破坏骨骼的方式限制脚后跟外翻,同时抬高距骨头,从而改变足部整体骨骼的位置与形态。但是,这项技术有年龄的限制,只适用于8至14岁的儿童,如果过了这个年龄,足部“可塑性”就会减弱,不适用于这项“微创技术”了。


图5. 用微创的方式在后足植入一枚直径约1cm的“距下关节制动器”

图6. 一名10岁的小朋友,双足距下关节制动器植入2年后,足弓形态与术前的显著变化。

成年平足症关节和骨骼已经定型了,平足不同的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目的就是矫正畸形和解决疼痛,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和治疗方法应该寻找对足部疾病有经验的医生进行。

参考文献:

1. Holowka, NB; Wallace, IJ; Lieberman, DE;Foot strength and stiffness are related to footwear use in a comparison of minimally- vs. conventionally-shod populations. Sci Rep. 2018-02-27;8(1):3679.

2. Menz, HB; Allan, JJ; Bonanno, DR; Murley, GS; Custom-made foot orthoses: an analysis of pr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an Australian commercial orthotic laboratory.J Foot Ankle Res. 2017-01-01;10:23.

3. Hollander, K; de Villiers, JE; Sehner, S; Zech, A; Growing-up (habitually) barefoot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foot and arch morpholog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Sci Rep. 2017-08-14;7(1):8079.

4. Wang, Sen; Chen, Li; Yu, Jian; Zhang, Chao; Huang, Jia-Zhang; Wang, Xu; Ma, Xin ; Mid-term Results of Subtalar Arthroereisis with Talar-Fit Implant in Pediatric Flexible Flatfoot and Identifying the Effects of Adjunctive Procedures and Risk Factors for Sinus Tarsi Pain, Orthopaedic Surgery, 2021.2, 13(1): 175-184.

陈立
陈立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骨科-足踝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