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庆华 三甲
吴庆华 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

遗传报告解读之三:PAH基因c.158G>A突变 吴庆华

2083人已读

苯丙酮尿症( Phenylketonuria, 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常见病因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影响了苯丙氨酸(Phe)在体内的正常代谢,使Phe不能转化为酪氨酸及其代谢产物,从而导致血Phe含量增加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鉴于该疾病发生率高,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遗传代谢病,故我国近些年已较为广泛地对新生儿开展了血尿筛和基因检测,对育龄夫妇开展了该基因突变筛查,其中PAH基因c.158G>A(p.Arg53His)突变常见检出,数据库中提示该突变在东亚人群中携带率最高,等位基因频率为1.37%,而不少家庭会对该突变携带对后代的健康影响产生困惑和担心。

国内外多个研究普遍认为PAH基因c.158G>A位点致病性意义不明确,倾向良性。体外功能研究发现,p.Arg53His突变可以使PAH活性降低至野生型水平的79% ;蛋白功能预测提示该突变可能不影响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对不同物种的氨基酸残基保守性分析显示,p.Arg53His突变导致其编码的PAH第53位精氨酸替换成组氨酸,突变的氨基酸在多个不同物种间并非高度保守。

文献提示PAH基因p.Arg53His突变与不同突变相关的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临床表型可有差异。健康人群中可见具有该位点纯合突变。新生儿携带包括PAH基因c.158G>A突变合并其他突变时,血尿筛常提示异常,但往往Phe血值即使无饮食干预也并不显著增高。包括PAH基因c.158G>A的复合杂合突变携带与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有关联,但携带者常能够耐受正常膳食摄入的Phe。对于新生儿携带者,根据Phe水平,再决定是否给于干预,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者,可以不予以治疗,但仍需随访并检测血Phe变化情况,以避免疾病变化导致的发育损害。


吴庆华
吴庆华 主任医师
郑大一附院 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