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宇航 三甲
刘宇航 康复师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康复治疗科

脑血管畸形知多少?

149人已读

您好,提起脑血管疾病,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一些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如脑动静脉畸形更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人。(我接触的最年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只有7岁)可能您是患者本人,亦或是您身边的亲人不幸中招,您是否了解脑血管畸形呢?请您跟我一起了解一下这个疾病吧!

一、动静脉畸形(AVM)线团样畸形血管和供血/引流血管。

1、先天性疾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或癫痫、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2、病变主要位于脑实质内,也可全部或部分位于脑膜、颅骨、脑室及海绵窦。幕上多见,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及/或引流入直窦(窦汇)常见。

3、病变血管多数发育较薄或伴变性。因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血栓和血管壁均可钙化,也可导致脑梗死软化,也可致脑出血。

二、海绵状血管瘤

反复少量出血的海绵样血窦结节。

1、先天性疾病,病灶可生长,血管壁可发生变性,可形成血栓出血等,进而可发生机化和钙化。

2、症状取决于部位和出血量,一般为非特异症状和神经压迫症状。

3、可位于脑膜、脑质甚至脑室的任何部位,以海绵窦、脑干及辐射冠常见。小者针尖样,大者可累及大脑大部,一般在2cm左右。

细小的髓静脉网及一条或多条引流静脉构成的“水母头”样结构。

三、脑静脉畸形

1、无或极少含动脉成分,有人认为不含动脉的AVM,引流静脉可入静脉窦(浅型)或入室管膜静脉(深型)。

2、无症状或非特异性症状,少数合并海绵状血管瘤者可出血。

四、大脑大静脉瘤

1、常继发于外伤后颅底骨折。临床出现搏动性突眼、结膜充血、脑缺血/出血、鼻出血等。

2、CT和MRI显示海绵窦增大,出现异常流空,同侧眼静脉扩张。

3、颅底骨折后,刺破颈动脉壁,不但可瘘入海绵窦,还可瘘入蝶窦,造成外伤后持续间断性鼻出血及搏动性头痛,CT和MRI可发现蝶窦内新旧不一的血肿,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形态不规则等。

五、烟雾病(Moyamoya病)

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或闭塞,继发颅底动脉环侧枝循环和穿支动脉扩张,继发脑内缺血出血及萎缩、脑室扩张等改变。

1、好发于青少年。主要表现出颅内继发改变的症状。

2、CT平扫主要显示颅内继发改变,MRI平扫除继发改变外,特征性表现是颅底动脉环周围侧枝循环和基底节穿支动脉扩张形成的异常流空的血管网。

六、毛细血管扩张症

直径小于2cm的扩张毛细血管团,可多发。

1、常位于皮层、脑干、基底节等。

2、CT及MRI表现与海绵状血管瘤相似,区别在于无含铁血黄素环及GRE(T2)显示低信号(静脉血磁敏感效应低)。

3、脑干毛细血管扩张症需与肿瘤、亚急性梗死、急性脱髓鞘病等鉴别。

七、颈动脉海绵窦瘘(附:颈动脉蝶窦瘘)

颈内动脉与海绵窦异常交通并继发眼静脉扩张。

1、常继发于外伤后颅底骨折。临床出现搏动性突眼、结膜充血、脑缺血/出血、鼻出血等。

2、CT和MRI显示海绵窦增大,出现异常流空,同侧眼静脉扩张。

3、颅底骨折后,刺破颈动脉壁,不但可瘘入海绵窦,还可瘘入蝶窦,造成外伤后持续间断性鼻出血及搏动性头痛,CT和MRI可发现蝶窦内新旧不一的血肿,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形态不规则等。

好啦!相信您看到这里已经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些了解了。那么我们如何预防避免复发呢?

1.定期监测血压:对于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倾向的人群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测量血压时注意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情绪平稳,安静休息5分钟后再进行测量。每日早晚各测一次,详细记录测量血压的日期及血压读数,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2.平稳控制血压:大多数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按时吃药,将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临床上,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时不听从医生指导,经常觉得自己好点了就不吃药,甚至自行增减药量,导致血压剧烈波动,从而诱发脑出血。

3.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脑血管状态

4.避免“三高”饮食: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让血管承受压力,诱发脑出血。

5.控制体重,合理进行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可以明显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6.保持心情舒畅:精神紧张等情绪可引起血压升高,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十分必要。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有午睡习惯者坚持),保持大便通畅,勿使劲搬抬重物。

8.季节更替,注意加强个人防护:当季节交替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血压监测,避免意外发生。

结束语: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疾病本身过度的紧张或者忽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美好的生活在向我们招手!加油吧!我们一起努力!


刘宇航
刘宇航 康复师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康复治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