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认识“支原体肺炎”
一、什么叫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指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二、支原体肺炎的原因?
主要因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健康人通过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分泌物而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及肺部炎症。
三、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1.咳嗽。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
2.发热。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可持续2~3周,部分患者可不出现发热,而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出现高热。
3.咽痛、胸痛。发病期间可能伴有咽痛和胸痛,这可能使得咳嗽症状更加严重。
4.喘息、胸闷。喘息以婴幼儿多见,大龄儿童可以出现胸闷。
5.其他症状。支原体除感染呼吸道外亦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心血管、皮肤、神经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心肌炎、皮肤红斑、脑膜炎等多种并发症。

四、出现这些症状时不能忽视
(1)呼吸困难表现:呼吸频率快。
(2)孩子吃不进东西,喝不了水,自然也不能吃药。
(3)孩子看起来病情很重,总是病恹恹的,精神反应很差,不理人总睡觉,即使使用退热药后仍无改善。
(4)孩子皮肤颜色变苍白或发青。
(5)口服药物治疗3天后,孩子病情加重。
五、治疗:
(一)西医治疗:该病具有自限性,多数轻症患者不经治疗可自愈。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常用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中医治疗:
1.中医辨证治疗: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临床表现:咳啾声重,气急,咽痒,咳白稀痰,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通,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宜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两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
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2)风热犯肺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3)风燥伤肺
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少许恶寒,身热头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临床另有凉燥证,为燥邪与风寒并见,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因痰而咳,痰出则咳缓,痰多色白,黏腻或稠厚成块,每于晨起或食后咳甚频多,胸脘痞,纳差乏力,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前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后方降气化疼,两方合用,肺胃同治。
病情平稳后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痰热郁肺
临床表现:咳嗽气粗,喉中可闻及痰声,痰多黄稠或黏厚,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夹有血丝,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常伴有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
临床表现: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引胸胁作痛,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咳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前方清肝化痰,后方顺气降火,清肺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4)肺阴亏虚
临床表现:干咳,咳声短促,痰少质黏色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常伴有日渐消瘦,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
病情平稳后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六、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1)讲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挡住口鼻;做好手卫生,不可直接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勤洗手: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
(3)少聚集:流动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必要时戴好口罩。
(4)多通风:居家经常开窗通风,每天室内开窗通风2~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
(5)加强消毒:尤其是学校班级中出现类似发病学生,在隔离治疗发病学生的同时,做好班级、宿舍的空气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6)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

文案:梁超男
插图:梁超男
排版:刘晓俊
审校:姚娓
本文是姚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