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罗露露 三甲
罗露露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

仝小林院士:2型糖尿病辨治心法

773人已读

仝小林院士是我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擅长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内分泌疾病等。

2型糖尿病辨治心法

肥胖2型,郁热虚损。肥瘅消渴,三段过程。抓住病理,胃肠中心。四逆煮散,肝胃郁散;厚朴三物,消除土壅。大柴胡汤,肝胃郁热;痰热互结,唯小陷胸;葛根芩连,肠道湿热;白虎人参,肺胃热盛;大黄黄连,胃肠热清。脾虚胃热,半夏泻心;姜连芩参,寒热并存;上热下寒,乌梅丸灵。脾肾阳虚,附子理中;阴阳俱损,八味收功。活血通络,贯穿始终。

注:肥胖2型糖尿病,其病理中心在胃肠。多由实起,再由实转成虚实相间,最后以虚为主。即肥胖2型糖尿病发展的四大阶段:郁一热一虚→损,这也符合疾病由实转虚的一般规律。肥瘅消渴,即肥胖2型糖尿病从肥胖→脾瘅→消渴的疾病演变三段过程。

中满内热是肥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

满就是土壅,需要井郁通则;内热就是胃热、肠热、肝热、肺热,需要清热。所以开都清热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大法。糖尿病的治疗,经方疗效卓著。实证阶段:清热通腑,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基础方。土壅木郁用四逆散、厚朴三物汤;肝胃都热用大柴胡汤;痰热互结用小陷胸汤;肠道湿热用葛根芩连汤;肺胃然盛用白虎加人参汤。虚实相兼阶段:脾虚胃热,半夏泻心汤;寒热错杂,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上热下寒,乌梅丸。虚证阶段: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化源不足,八味地黄丸。因糖尿病逐渐出现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导致络脉瘀阻,甚至络脉瘀闭及络脉损伤,故早期即应注重活血通络,并且贯穿全程。

从卫气营血的发展过程辨治1型糖尿病

因为1型糖尿病许多是突发甚至爆发,往往与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相关,常有多个抗体阳性。胰岛功能常在半年(儿童)至数年(LADA)迅速衰竭。血糖极高,症见口干口渴,属于肺胃热盛的白虎加人参汤证;之后气分之热,耗气伤阴,气阴两虚;若干年后,渐入营血;之后就是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所以,我们对新发现的1型糖尿病,常用升降散透邪出表。笔者理解,这是个卫气营血的慢病过程,和慢性肾小球疾病有类同之处:由外感特别是呼吸道感染起病,之后转为慢性疾病。这或许是我们将温病学说用于某些慢病分阶段辨治的理论基础。

方药运用

(一)全氏黄赤方

【方名解】黄连泻气热;赤芍清营热。【组成】黄连15g、赤芍30g、生地黄30g、知母30g、天花粉30g、山茱萸15g、西洋参6g、干姜6g。

【方歌】糖尿芍地气营热,连知洋花口干渴,萸肉敛汗济肝肾,苦寒伤胃干姜佐。

【主治】糖尿病气营蕴热,症见口干渴,面赤,手足心热,汗多等。

【治疗要点】可独立降糖,合用西药注意减量。

(二)全氏洋花连梅饮

【组成】黄连15g、乌梅15g、西洋参6g、天花粉30g。

【方歌】洋花连梅胃热除,苦酸制甜气阴复。

【主治】糖尿病引起的口干苦、口渴多饮、多食、多尿等消渴之证。

【方解】大自然中,苦为甜之对立,酸为甜之中和。糖尿病为—“甜病”,故苦酸可以制甜。此方黄连清胃火,乌梅生胃津,连梅苦酸制甜。西洋参益气,天花粉养阴。

注:①苦酸制甜:苦如黄连、苦瓜、苦丁茶;酸如乌梅、山菜萸、酸枣仁。②连梅汤,出自《温病条辨》,原方组成:黄连、乌梅、阿胶、麦冬、生地黄。主治暑羁少阴之消渴。

(三)葛根芩连汤

2型糖尿病早中期,很常见的证型之一是肠道湿热证。其辨证要点有二;一是大便黏臭;二是舌苔黄厚腻。主以葛根芩连汤。一般处方剂量;葛根30g,黄芩30g,黄连15g,生姜3片(以生姜易甘草)。加强化湿,可加荷叶、滑石;加强化浊,可加红曲、晚蚕沙。若湿热伤阴,加天花粉、石斛。

在研究如何使用中医药降糖的过程中,仝小林翻阅了大量古代医学典籍,最终从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葛根芩连汤里找到了灵感。“葛根芩连汤本身是可以治疗肠道湿热的,那是否能治疗糖尿病的肠道湿热呢?理论上也可以。所以我们把这个方子引到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里面,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将古方拿来并非一成不变,经方新用的这个“新”,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剂量上:葛根芩连汤中是以葛根为主,为“君药”,然而仝小林却把“臣药”里面的黄连变为“君药”。根据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病程、年龄、体重的不同,黄连用量随之变化。

(四)黄连使用心法

黄连味虽苦,“甜病”少不了。苦寒不伤胃,和姜成对药。降糖宜量大,调胃宜量小。辛开消痞气,苦降气机调。

黄连小量三五克,佐以辛开调脾胃。解毒清火需大剂,痈脓疮疖胃热退。苦寒败胃佐干姜,易发便秘大黄配。肝病用连需谨慎,茵陈保肝合五味。

注:黄连,糖尿病第一要药。糖尿病,俗又称之为“甜病”。天下之病,皆是一物降一物。甜的天然对立就是苦。所以,几乎所有苦味之药,都可以降糖。如:栀子、知母、龙胆草、黄柏、黄芩、苦瓜、苦丁茶等。这一类苦寒之药,可以降低代谢,菌毒炎糖并治。配暖胃之生姜、干姜、炮姜,可去其苦寒伤胃之弊。

仝小林称,黄连降糖效果非常好,这一点古人也知道,但唯恐黄连苦寒伤胃,过往大家都不敢加大剂量。据了解,《中国药典》规定,黄连的剂量是2克到5克,这个剂量难以达到降糖的效果。仝小林通过不断尝试,在突破5克以后,从9克、15克到30克,对于一些重症的病人,则从45克、60克、90克一直尝试到120克。与此同时,他又通过反复临床试验,发现可以用姜来解决黄连苦寒伤胃的问题。

黄连可用至10g以上,降糖作用方显,但久用伤胃,需伍以干姜或生姜,既可缓和苦寒,又可辛开苦降,开畅中焦。

脾胃正常者,黄连:干姜为6:1;脾胃虚弱者,黄连:干姜为3:1或1:1。用黄连调理脾胃,多在1.5~6g;而降糖,15~45g为常用量。比如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黄连剂量为9~15g;空腹血糖7~10mmol/L,黄连剂量为30g;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黄连剂量为30~45g;糖尿病酮症最大应用至120g。

应用要点:①视血糖下降而递减;②必配干姜,以防苦寒伤胃。脾胃正常者,黄连:干姜=6:1;脾胃虚弱者,黄连:干姜=3:1或1:1。如此配伍,可存其降糖之用,而去其苦寒之性。但基础有各种原因肝病的糖尿病患者(包括脂肪肝),在使用黄连、柴胡时要特别小心,一是剂量不宜过大,二是时间不宜过久,三是定期复查肝功能。

(五)黄连佐姜

不知反佐,视黄连为虎狼,唯恐伤胃;真懂苦寒,奉黄连为神药,专治甜病。

注:反佐,姜为黄连之反佐,可去其苦寒之性,存其降糖之用。姜,可为干姜、生姜、炮姜,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苦寒伤胃,常常是苦寒药共同的副作用,也是限制这一类药应用的症结,尤其是偏于虚寒体质者,但往往这些苦寒药的作用又无法替代。笔者的多年体会,姜是最有效的温胃药,是苦寒药最好的佐剂,可使苦寒药的适应证大大扩展,实现苦寒而不伤置。中医君臣佐使的“佐”,其意在此,其魅力在此。

干姜,是运用苦寒降糖的关键佐药。其温胃散寒之功,其他热药难以替代(如附子、肉桂、吴茱萸等)。苦是甜的天然对立,所以大多数苦寒药均可降糖,而长期用苦寒药,最易伤胃。用于姜反佐苦寒,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即使中晚期,仍可用苦寒降糖。

生姜,也可以佐苦寒。它与干姜的最大不同是辛散发汗作用较强。糖尿病患者有两种人易出汗。一种人是实热,一种是气虚。实热者,以生姜佐苦寒,发汗可助泄热,患者出汗不觉难受。但若气虚,汗多反伤正气,故气虚多汗之糖尿病,不宜用生姜反佐,而用干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罗露露
罗露露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