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许加军 三甲
许加军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神经外科

病毒性脑炎

313人已读


f2c5bad56464f60b9c6e5273115177f.jpg

病毒性脑炎(Virus Encephalitis)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性病变,可以累及脑膜和脑实质,是严重影响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一般为急性发病,治疗不及时可加重致死致残率,也可出现复发性感染。

9da7537bb6c5da7c8b61d2220190f1c.jpg


病因

因单纯疱疹病毒为最为常见的病毒,我们仅对此进行解读,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噬神经性DNA病毒,有两种血清型,即1型和2型,患者和健康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1型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2型主要通过性接触或母婴传播。

人类大约90%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1型。

症状

早期症状

原发感染存在潜伏期,平均6天,前驱期可有发热(38-40℃)、咽痛、咳嗽、恶心、呕吐、肌痛、疲乏无力、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不超过2周。

首发症状

多突出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

颅内高压症状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惊厥抽搐,严重时可为脑疝,呕吐可为喷射性呕吐。

运动感觉障碍

轻偏盲、偏瘫、眼肌麻痹等,亦可出现扭转、手足徐动。

精神症状

轻微或者重度意识和人格改变,记忆力丧失,情感淡漠,表情呆滞,行动迟缓。

伴随症状

癫痫持续状态

可为部分性或全身性,重症患者可呈癫痫持续状态。

fbc7a39df9fb97b55388ec98c14379c.jpg


鉴别诊断

(一)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炎:

病毒直接侵犯脑部,大多数表现为脑膜炎症状,亦可出现偏瘫、四瘫,视力丧失,耳聋,失语等。腮腺炎多与脑炎同时或先后发生。一般诊断不难,无腮腺炎者可血清免疫学检查确定诊断。经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二)带状疱疹脑炎:

很少见,个别病例在出现躯干或头面部疱疹后发生脑膜炎和脑炎。治疗同单纯性疱疹性脑炎。

(三)巨细胞病毒脑炎:

多为胎儿及新生儿感染,偶见于儿童和成人。本病大多表现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脑室周围及脑内钙化,脑积水。成人则可表现急性多发性神经炎。任何小头畸形婴幼儿,特别是伴有眼脉络膜炎、网膜钙化、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时均应疑及本病。

(四)进行性风疹脑炎:

系指母亲在怀孕期患风疹,小孩出生后14岁以内发生的脑炎,属于慢病毒感染。症状为进行性,可有癫痫、耳聋和痴呆等。或表现各种脑发育畸形。后天性风疹脑炎多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感染期间的病毒分离和血清免疫试验可确定诊断。

(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脑炎:

多在全身疾病的情况下发生,亦偶有先于血液及内脏症状而发生者。可有瘫痪、失语、多动、脑神经损害、小脑共济失调和截瘫等。典型血象和嗜异性抗体(Heterophil)可确定诊断。预后良好,多完全恢复。

检查

(一)CT检查:

1.部位:

主要位于颞叶前内侧及脑岛,至豆状核外侧密度突然正常,为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病变向前可累及额叶底部,向上可累及额顶叶,向后可累及枕叶,向内可累及内囊。

2.普通扫描:

病变区表现为低密度区,边界不清,此征在病后1周最明显,可持续4周以上,且随病程推移密度越来越低,低密度区边界日益清楚。不少病例可见到高密度病变,此为脑炎出血的标志。因坏死区有严重脑水肿,可出现占位效应,使邻

(二)MRI检查:

病毒性脑炎在MRI上有较多的表现,但均无特征性,主要为脑内单发或多发、边界模糊的病灶;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为:颞叶底面、内侧面、岛叶局限性长T1、长T2信号,往往局限一侧或另一侧较轻,可波及额叶底面,有时可见点状、斑片状出血,注射Gd-DTPA后呈弥漫性或脑回状强化。

1c0d1a818d4b5b26fb9cb52763c2b38.jpg


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及抗病毒治疗。

急性期治疗

对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积极给予生命支持治疗如吸氧、降低颅内压等,可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缓解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降低颅内压有助于预防脑疝发生。

一般治疗措施

积极控制体温。

可以物理降温,对于持续发热不缓解的患者可应用冰毯降温,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①抗病毒药物

主要目的:

抑制病毒DNA合成,减少体内病毒数量,防止病毒继续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用药方法:

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可出现恶性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

2、神经系统:可出现焦虑、神志错乱、抑郁、失眠、嗜睡、震颤;

3、消化系统:溃疡性胃炎、便秘、消化不良等;

4、特殊感觉障碍:视觉异常、味觉倒错、耳鸣等;

5、泌尿生殖系统:肌酐清除率降低、肾衰、肾功能异常等;

6、皮肤损害:脱发、皮肤干燥脱屑等;

7、呼吸系统症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

禁忌症

1、对于药物严重过敏的患者禁用;

2、粒缺患者(中性粒细胞少于0.5×109/L);

3、妊娠期妇女严禁使用。

注意事项

1、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血细胞计数;

2、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以及肾功能,避免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以及急性肾衰竭,此外用药期间应该嘱咐患者多喝水,多排尿,加快药物从体内代谢;

3、此类药物应用期间注意避孕,男性患者在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至少应用避孕3个月;

4、对于肌酐清除率过低以及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患者,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②糖皮质激素

主要目的:

减轻炎症反应和减轻脑水肿。

用药方法:

静脉注射或者口服。

不良反应:

1、诱发或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机体免疫功能,而诱发或者加重感染。

2、电解质紊乱,可诱发低钾血症。

3、高血压: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血管升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促进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

4、脂肪代谢紊乱:长期注射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满月脸、水牛背,形成向心性肥胖。

5、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

禁忌症

1、七天内有胃肠吻合手术或者骨折手术的患者禁用。

2、严重高血压患者禁用。

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4、严重精神类疾病和癫痫类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要做好血压和电解质的监测。

2、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要预防感染。

3、在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要补充钙离子,预防骨质疏松。

许加军
许加军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