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阳性症状机制比较和选药参考
1.机制比较:氯氮平阻断D2受体、α1受体、激动M4受体、谷氨酸受体(短期)和γ-氨基丁酸A受体,经5条途径治疗阳性症状;奥氮平阻断D2受体、α1受体、激动谷氨酸受体和拟γ-氨基丁酸A受体,经4条途径治疗阳性症状,故氯氮平治疗阳性症状的功效优于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和喹硫平则阻断D2受体和α1受体,经2条途径治疗阳性症状,故奥氮平治疗阳性症状的功效优于这3种药物,阻断D2受体由强到弱依次为利培酮>齐拉西酮>喹硫平,阻断α1受体由强到弱依次为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阻断D2受体对治疗阳性症状比阻断α1受体重要得多,故治疗阳性症状的疗效利培酮>齐拉西酮>喹硫平,阿立哌唑仅通过部分阻断D2受体治疗阳性症状,但占领D2受体率很高,故治疗阳性症状效果约等于喹硫平。所以临床经验表明,治疗阳性症状的效果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喹硫平≈阿立哌唑。
⒉选药参考:由于利培酮治疗阳性症状的效果与奋乃静等效,如果仅有阳性症状,又不伴行为紊乱,可首选奋乃静;如伴明显行为紊乱,可首选氯丙嗪;又不肯服药,可首选维思通口服液,等自知力恢复并肯服药时,改为维思通片剂,当阳性症状为主而阴性症状或认知障碍为次时,可首选利培酮片剂,无效可改为奥氮平,再无效可改为氯氮平。氯氮平不良反应较大不首选,齐拉西酮和奥氮平较贵不首选,喹硫平和阿立哌唑较弱不首选。
⒊治疗剂量:抗D2受体的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氟奋乃静、利培酮、氟哌啶醇、奥氮平、氯丙嗪、甲硫哒嗪、喹硫平和氯氮平,故这些药物的治疗量总趋势是由低到高,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多受体作用,均应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分开比较。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量依次为氟奋乃静(5~20mg/d)、氟哌啶醇(5~20mg/d)、氯丙嗪(300~1000mg/d)和甲硫哒嗪(600~1000mg/d),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量依次为利培酮(2~8mg/d)、奥氮平(10~30mg/d)、喹硫平(300~800mg/d)和氯氮平(150~600mg/d),其中氯氮平的受体作用(这里主要是指治疗机制)比喹硫平多,故治疗量反比喹硫平为低。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