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戊酸钠有哪些优缺点及副作用?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分普通片与缓释片,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丙戊酸钠。缓释片又分为丙戊酸钠缓释片I(0.333g 丙戊酸钠 0.145g 丙戊酸)相当于0.5g 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缓释片Ⅱ(0.2g 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缓释片具体来说,这种药片可以完成双重缓释:丙戊酸钠被装在网状支架内,所以只有1/6在胃内被吸收,其余的5/6的丙戊酸钠和丙戊酸在十二指肠被吸收;丙戊酸作为一种脂肪酸,能在十二指肠被缓慢吸收,因此具有缓释作用。
丙戊酸钠缓释片抗痫谱广、疗效好,较丙戊酸钠不良反应轻,药物相互作用少,是目前治疗癫痫的一线药物,也是控制躁狂的主要药物。
【药理作用】
尚未确定丙戊酸盐发挥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有人提出,其在癫痫中的活性与γ-氨基丁酸(GABA)的脑浓度增加有关,丙戊酸钠缓释片在胃肠道解离成丙戊酸离子,通过结合并抑制 GABA转氨酶而起作用。
【适应证】
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双相障碍的躁狂发作,特别是快速循环发作及混合性发作效果较好,并且用于预防各种形式的复发,对难治性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类型也可加用。

【用法用量】
(1)丙戊酸钠
治疗癫痫 初始剂量:5~10mg/kg,1周后递增,直至癫痫发作得以控制,一日用量超过250mg时,应分次服用。治疗剂量:一日15mg/kg(或600~1200mg),分2~3次服用。最大剂量:不超过一日30mg/kg(或1800~2400mg)。
治疗非急性躁狂 初始剂量:一日250~500mg,分2~3次服用,缓慢加量。治疗剂量:一日800~1200mg,分次饭后服。
治疗急性躁狂 初始剂量:一日1000mg,分2~3次服用,快速加量。最高剂量:不超过一日1800mg。
(2)丙戊酸钠缓释片
治疗躁狂症:初始剂量为25mg/kg/天,尽可能快地增加以达到治疗反应或所需的血浆水平。最大推荐剂量为60mg/kg/天。
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从10至15毫克/千克/天开始,每隔1周增加5至10毫克/千克/天,以达到最佳临床反应;如果反应不理想,检查丙戊酸盐血浆水平;查看转化为单药治疗的完整处方信息。最大推荐剂量为60mg/kg/天。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缺失癫痫发作:从15毫克/千克/天开始,以1周的间隔增加5至10毫克/千克/天,直至癫痫控制或限制副作用。最大推荐剂量为60mg/kg/天。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偏头痛:推荐的起始剂量为500毫克/天,持续1周,之后增加至1,000毫克/天。
对于18岁以下儿童和青年,德巴金用于治疗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研究。老年患者酌情减量。
服药方法:口服。每日剂量应分1~2次服用。在癫痫、躁狂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可考虑每日服药一次。本品应整片吞服,可以对半掰开服用,但不能研碎或咀嚼。
丙戊酸钠缓释片应该整个吞下,不应该被压碎或咀嚼。一般来说,名称中含有“缓释片““控释片“和“肠溶片“的片剂,不能掰开服用。此外,胶囊剂也不建议拆开服用。
【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片的副作用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嗜睡、头晕、乏力等症状。而丙戊酸钠缓释片的副作用主要是肝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严重时还会出现肝性脑病、昏迷等情况。
【禁忌】对本药过敏者、有药源性黄疸个人史或家族史者、有肝病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者、卟啉病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有血液病、肝病史、肾功能损害、器质性脑病时慎用。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饮酒可加重镇静作用。
停药应逐渐减量以防再次出现发作;取代其他抗惊厥药物时,本药应逐渐增加用量,而被取代药应逐渐减少用量。
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作全血细胞(包括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检查。
对诊断的干扰,尿酮试验可出现假阳性,甲状腺功能试验可能受影响。
可使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并提示无症状性肝脏中毒,血清胆红素可能升高提示潜在的严重肝脏中毒。
本药餐后立即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部的刺激。
【药物相互作用】
饮酒可加重镇静作用。
中枢神经抑制药与丙戊酸合用,前者的临床效应可更明显。
与苯巴比妥类合用,后者的代谢减慢,血药浓度上升,因而增加镇静作用而导致嗜睡。
与扑米酮合用,也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导致中毒,必要时需减少扑米酮的用量。
与氯硝西泮合用防止失神发作时,曾有报道少数病例反而诱发失神状态。
与苯妥英合用时,因与蛋白结合的竞争可使两者的血药浓度发生改变,由于苯妥英浓度变化较大,需经常测定。但是否需要调整剂量应视临床情况与血药浓度而定。
与卡马西平合用,由于肝酶的诱导而致药物代谢加速,可使二者的血药浓度和半衰期降低,故须监测血药浓度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用量。
与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合用时,有潜在肝脏中毒的危险。有肝病史者长期应用须经常检查肝功能。
与氟哌啶醇、洛沙平(loxapine)、马普替林(maprotiline)、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吩噻嗪类、噻吨类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降低惊厥阈和丙戊酸的效应,须及时调整用量以控制发作。


参考文献:
郝伟. 精神病学[M]. 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的通知.
3.刘铁榜. 精神科常用药物手册[M]. 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4.师建国主编.实用临床精神病学.张晓红.第四章躯体治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1-245
5.喻东山,顾镭,高伟博主编.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第4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67-381.
6.《中国药典》2020版
7. 刘燕, 等. 双相障碍分类、分型与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世界临床药物. 2019, 40(4):8.
8. 丙戊酸钠缓释片(I)说明书. 2022年12月28日.
9. 刘治芳, 等. 丙戊酸半钠肠溶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4,19(05):567-573.
本文是师建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