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对症治疗;对于缺血严重,全身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采用手术方式重建血流;当感染扩散时,可采取截肢术,挽救患者生命。
一、控制血糖
积极控制血糖,首选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左右,并尽可能的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对合并有血脂、血压异常者要控制血脂、血压水平。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因此不能一味强调将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而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采取个体化血糖控制。
二、营养支持
通过营养筛查、营养评定与营养干预制定完整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达到血糖、血压、血脂及白蛋白的个体化控制目标。
三、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应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复杂,发病原因不同,药物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α-硫辛酸等药物:可改善神经感觉异常及神经传导异常,此类药物安全性良好。
2、使用前列腺素及前列腺素类似物制剂:如脂微球前列腺素E1,可改善麻木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自发性疼痛。该类药物安全性好,口服制剂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静脉制剂可能出现静脉炎。
3、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如依帕司他,可有效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情进展,联合硫辛酸治疗疗效更显著。该药耐受性较好,但存在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容易导致眼泪、尿液变成粉红色。另外长期使用需要注意监测肝脏功能。
4、采用甲基维生素B12,如甲钴胺等,可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此类药物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5、对肢体缺血患者,应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合并有冠心病且有房颤患者,需要联合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6、扩血管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西洛他唑、脂微球前列地尔注射液、贝前列腺素类似物、安步乐克等。
7、疼痛治疗:疼痛是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之一,可采用度洛西汀抑制疼痛传导,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后,可选用曲马多等阿片类镇痛药进行治疗,但曲马多存在耐受及成瘾的风险。
8、抗感染治疗:抗感染治疗是糖尿病足感染、溃疡、坏疽后的重要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感染,防止向其他部位扩散;不推荐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避免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手术治疗
1、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
主要方法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内成形术,或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进行支架成形术等,此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段,尤其是当患者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无法耐受开放手术时最为适合。
2、血管旁路手术:
通过血运重建术,恢复患者血液供应。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外科旁路手术等。适用于不能进行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且远端流出道通畅的严重缺血性溃疡患者。
3、截肢术:
该手术能防止感染扩散、挽救患者生命。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小范围截肢术(如截趾术)和大范围截肢术(如踝以上小腿截肢术)。适用于出现严重坏疽、肢体严重畸形、肢体坏死或感染播散等情况,且其他内外科治疗无效的患者。
4、清创术及植皮术: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时,适当进行清创术或植皮术,可有效去除坏死组织,尽早封闭创面,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五、中医治疗
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本病属于中医“筋疽”、“脱疽”,有糖尿病等全身症状,也有足部的局部病变,故中医治疗强调内治法全身治疗与外治法局部治疗相结合。
1、内治法
1)、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
表现为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等,用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加减。
2)、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
表现为足局部红、肿、热、痛,或伴溃烂、神疲乏力、烦躁易怒等症状,用顾步汤加减。
3)、气血亏虚、络脉瘀阻证
表现为足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久不收口,周围组织红肿已消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经久不愈,下肢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等症状,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肾阴虚、瘀阻脉络证
足局部、骨和筋脉溃口色暗,肉色暗红,久不收口,伴有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5)、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
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更甚,用金匮肾气丸。
2、外治法
包括穴位按摩肢端,治疗足部麻木、疼痛、发冷、感觉减退等症状。中药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改善肿胀、麻木疼痛等症状;针灸治疗改善肿胀、麻木、疼痛等。
此外还可选择中药足浴熏洗治疗,但醉酒、过饥、过渴、极度疲劳等状态下不宜进行足浴。
六、高压氧疗
可改善组织缺氧、水肿,减轻炎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生成和血管生成,有助于降低大截肢的发生风险。
七、创面修复
可采用湿性敷料、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等方法促进创面修复。水胶体等湿性敷料提供潮湿环境,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可显著改善创面,加速创面愈合。
八、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1、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目前尚不能作为治理糖尿病足的常规治疗手段。干细胞移植术包括自体和异体移植治疗,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自体干细胞移植主要的来源有骨髓、外周血。其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同时不存在伦理问题,在国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异体干细胞移植主要的来源有脐带血、间充质和胚胎干细胞,其限于国家政策,异体干细胞移植机构需要有一定的资质,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干细胞联合凝胶可修复糖尿病足的创面,临床上技术尚不完全成熟,需谨慎选择。
个人简介

张志明,主任中医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中医肛肠外科主任,中医血管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河南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分会委员,商丘市血管外科学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委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河南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商丘市肛肠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外科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肛肠学科知名专家,全国肛肠学科名专家,获河南省中医外科杰出贡献奖。
-专业特长-
1. 血管病:静脉曲张、老烂腿 、 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足、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
2 . 肛肠病 : 痔疮、肛瘘、肛裂、肛乳头瘤、肛门下坠、肛门疼痛、肛门不适、排便困难、结直肠炎、肛周湿疹、直肠脱垂(脱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
3. 体表肿瘤 、腱鞘囊肿、血管瘤、各种皮肤及软组织肿物的微创手术治疗 .
4. 乳腺疾病 : 化脓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头瘘、乳头内陷 、 乳腺瘤等微创手术 .
5. 疮 : 各种疮、长期不愈合的伤口、手术刀口、窦道、藏毛窦的微创手术治疗.
-地址-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网站-
zhangxzhiming.haodf.com
本文是张志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