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媛
主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
心境障碍科
警惕!青少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过程中转躁
247人已读
今天门诊接诊了这样一名青少年患者,病史1年了,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消极悲观,失眠,食欲差,体重下降,反复自伤自杀。
坚持系统治疗半年,服用氟伏沙明日量300mg。
家长介绍最近1个月出现兴奋话多、爱花钱、精力旺盛、爱管闲事与情绪低落、消极悲观、自责自罪频繁交替出现,甚至一天当中会变化多次,令孩子非常痛苦。
当我了解病情之后,脑海中立刻出现“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状态”。
这是一种非常难调整的情感障碍,也是一种自杀风险极高的精神疾病。
造成这个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早期未能识别出双相抑郁,而是按照单相抑郁治疗,大量的使用抗抑郁剂所致。
如何避免双相混合状态的出现呢?
抑郁症患者具备以下几点特征时就要高度警惕:
1、青少年起病。
2、家族史阳性。
3、抑郁伴不典型特征:吃的多睡的多、人际关系敏感、灌铅样麻痹。
4、病前性格精力旺盛。
5、频繁的抑郁发作。
具有以上这些特征的两条时,在治疗时就应该避免单独大剂量使用抗抑郁剂。
每次遇到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的患者时,我都要提前告知以下几点:
1、治疗过程漫长,可能治疗半年以上才会看到一点效果。
2、尽量避免使用抗抑郁剂,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3、严防自伤自杀。
本文是杨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