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区别和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检查血糖?
日常血糖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诊疗过程中常用的两项检查,基本上每个就诊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日常血糖监测外,医生均要求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临床上经常会有患者不解地问医生: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我查过血糖了,为啥还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它与血糖有何不同?检查是否需要空腹?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达标是否还需要监测日常血糖?
一.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其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是否需要空腹检查?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中葡萄糖结合的产物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常健康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约为 4% ~ 5.6%。HbA1c 的多少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低呈正相关,血糖浓度越高,HbA1c 也就越高,临床用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来反映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由于葡萄糖和血蛋白结合后,不会轻易分开,直到红细胞死亡为止,而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 120 天,所以,HbA1c 能够客观反映此前 2 ~ 3 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控制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 ≤ 7%,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患者监控的「金标准」,如果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在 7% 以下,糖尿病并发症发病几率会大大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每 3 ~ 6 个月需要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实际上是检测蛋白质的含量,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到衰老代谢周期相对稳定,时间也相对较长,所以其含量与一次进食的关系并不密切。空腹查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查结果,几乎无差异,因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时空腹餐后均可,无须空腹检查。
二. 什么是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
①空腹血糖
指禁食 8 ~ 12 小时后于次日早餐前(通常不超过早晨 8 : 00)所测的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血糖水平,也可间接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还可以帮助调整睡前药物剂量和(或)加餐多少。
②餐前血糖
通常是指午餐前血糖和晚餐前血糖,而早餐前血糖习惯上称为「空腹血糖」,但二者并不能完全等同。检测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指导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三.妊娠期高血糖对健康的影响?
胎儿方面:
由于孕妇血糖升高,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胰岛素不能通过,使胎儿在围产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产生大量胰岛素,促进蛋白、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解,使胎儿全身脂肪聚集,易导致巨大儿;并且母体的高血糖影响胎儿血糖,当胎儿娩出后,来自母体的葡萄糖供应突然中断,导致新生儿低血糖;同时胎儿耗氧量增加易发生宫内窘迫造成胎膜早破、早产、死胎等一系列不良结局;同时由于母亲高血糖,使胎儿血糖升高,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又可延迟肺Ⅱ型细胞成熟,从而影响了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产生,新生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此外还有胎儿有先天性畸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钙血症、婴儿发育营养障碍等,导致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
母亲方面:
妊娠期高血糖对母亲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由于巨大儿可导致头盆不称、宫缩乏力,难产机会增多,导致母体剖宫产率升高,其发生率高达15%~25%;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PGDM)的孕妇更易合并高血压,这类孕妇发生早产风险高;由于胎盘功能异常发生风险高,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等发生风险也增加;此外,母体还容易并发合并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等。
综上所述
妊娠期高血糖可影响母体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在平时生活中,日常血糖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同等重要,互为参考,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当前的血糖控制水平,以便更好的调整控糖方法和制定血糖目标,使自己的血糖稳定达标。
参考文献:
[1] 谢快快, 包春花, 黄美洋. 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价值研究 [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10):47-49+56.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0 年版)[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41(05):482-548.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等.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1):3-10.
本文是付锦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