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国强 三甲
林国强 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

肛肠疾病手术后如何正确坐浴

198人已读


坐浴带来的不仅仅是温暖,还有...

坐浴除时间外,建议做提肛运动

中药坐浴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坐浴有好处,也有坏处

肛肠疾病手术后坐浴,是肛肠科常规的外治手段。至于为什么要坐浴,用什么药,次数,时间,温度等等,这期就聊聊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坐浴

肛肠疾病手术后坐浴的目的,就是一句话,如何促进或加速手术创口的生长和愈合。

通过坐浴可达到:

1.清洁创口。热水坐浴可以帮助清洁手术区域,消除细菌和污垢。

2.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创口愈合。

3.缓解疼痛。通过坐浴缓解括约肌痉挛导致的刺痛。

4.减少水肿和坠胀感。

5.促进炎性分泌物排出。坐浴时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深部分泌物的排出。

6.加速健康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创口愈合。

祖国医学认为,术后疼痛主要是局部血液和气机流通不通畅。“不通则痛”以及气血虚弱的“不荣则痛”;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热、湿、毒、燥等邪气以及气虚。

现代医学认为,肛管齿状线以下部位受脊神经支配,对损伤的痛感明显,排便动作或创口纱布线头等刺激开放性创口引起括约肌痉挛,导致局部静脉淋巴回流受阻,出现水肿,渗血,疼痛等。

坐浴的机制

《五十二病方》记载的淋洗,就相当于现代的坐浴,也是祖国医学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

由于肛门的解剖结构,加上手术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发生疼痛,出血,水肿,肛门坠胀等并发症,是肛肠疾病手术后不可避免的,不同的是程度而已。

祖国医学的坐浴就是用中药药汁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借助热量打开皮肤毛孔,作用于手术后创面的组织中,加快创面局部静脉淋巴循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清热祛湿,消肿止痛等。

用什么药坐浴

西医一般用温水或温水加少许食盐,还可以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

中药坐浴,通过中药组方适当配伍以达到清热止血,消肿止痛,通便等功效。对减轻术后并发症及创口感染等效果明显高于单纯高锰酸钾坐浴。

举一个常用的术后中药坐浴方:

功劳木30g 两面针72g 古羊藤40g 生川乌10g 生草乌10g 石榴皮20g 乳香10g 白芨10g 黄柏30g 没药10g 冰片2g(另包)白矾30g 苦参30g 荆芥20g。

主要功效:活血,行气,化瘀,除湿。

坐浴的温度,次数和时间

1.坐浴的温度:在不同温度下,各种中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程度不同,会影响坐浴的效果。最佳坐浴温度在38一42度。

2.每天坐浴次数:有学者研究发现,每天两次对缓解创口水肿,疼痛,渗血,肛门坠胀等效果最好。

3.坐浴时间:大多学者建议,每次坐浴时间15一30分钟。对创面水肿或肿胀不适,10一20分钟效果最佳。效果不会随时间延长而更好。

坐浴的坏处

“你的屁股洗得比脸都白”。这是好事吗?坐浴可能导致:

1.着凉:水温较凉或者保暖措施不当,就可能着凉。

2.烫伤:水温较高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烫伤。

3.感染:如果坐浴盆不干净,护理不到位,容易出现皮肤感染。

4.皮炎:长期或频繁坐浴,肛周皮肤的正常保护层,色素和环境受到破坏,损伤,出现肛门瘙痒,湿疹等。

5.男性长期热水坐浴,睾丸温度相对升高,导致睾丸生成精子以及分泌性激素等功能受到影响。

6.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在月经期,或者流产,引产后是不能坐浴的。频繁坐浴还可能使阴道菌群失调,造成病源微生物的滋生,引起妇科疾病。

总结一下:

肛肠疾病手术后,用中药坐浴在清热止血,消肿止痛,通便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每天坐浴2次,对减轻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效果更佳。

最后强调一下长期频繁坐浴不是好习惯。

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什么叫健康卫生。

林国强
林国强 主任医师
浙江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