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臀部化脓性汗腺炎

发表者:林国强 人已读


哪怕屁股有再强的修复能力

爱皮肤一定要胜过内衣

青春期的逆反是生命破茧的阵痛

健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

新加坡的严峻刑罚在文明国家里,是少有匹敌的,而新加坡鞭刑,1948年有严格的规定,打在屁股上的次数,鞭的宽度等,意思说让你疼,但不取你的性命。

《红楼梦》政打宝玉的屁股是按照祖宗的规矩来的,看来打屁股是个传统。

为什么伤害的总是屁股。

有种说法是屁股经得起打,而且自愈修复能力强。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伤在屁股上的疾病。

化脓性汗腺炎

上周来了一个二侧屁股反复流脓的病人,还贴了一大块纱布,在皮肤科一直当作皮脂腺炎治疗,3-4年未见好转。

“在发病早期,皮肤可出现单个或多个与毛囊大小一致、发红、肿胀的小硬结、疖肿、脓包,随时间延长形成皮下溃疡、窦道,窦道皮下相通, 融合成片, 病变处皮肤呈暗褐色,皮肤变硬、变厚, 部分形成瘢痕挛缩, 且排出带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常常用纱布包裹着创口,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医学上叫化脓性汗腺炎,又称反常性痤疮。

1854年由法国外科医生 Aristide 描述的,中医又称“串臀瘘”“蜂窝瘘”。

通常在青春期后起病,好发于腋窝、腹股沟、臀部及肛周等大汗腺分布区域。

多发生于女性,但在肛门周围区域病变中, 男性通常占主导地位。

疾病进展过程为:毛囊-皮脂腺-大汗腺功能受损,病变部位毛囊底部角化过度,导致毛囊堵塞、扩张、破裂而释放内容物进入真皮层,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诱发炎症级联反应。

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等。 除此之外,细菌感染、吸烟、肥胖、摩擦刺激也是其危险因素。

发病可呈家族性或散发性,约有三分之一有家族史。

可伴发多种疾病,主要包括风湿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抑郁症等。

慢性炎症可导致继发鳞状细胞癌 。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克罗恩病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因果关系。

临床分型和分级

2021年,《中国的化脓性汗腺炎诊疗专家共识》的分型:

1.寻常型指符合诊断标准,缺乏其他特异性表现;

2.摩擦疖肿型特征性表现为易受摩擦部位(如大腿、臀部)出现多发性、深在性的结节和脓肿;

3.瘢痕毛囊炎型特征性表现为皮损少且表浅,但常有瘢痕形成;

4.聚合型特征性表现为面部和背部有囊肿和聚合性痤疮;

5.综合征型患者伴有坏疽性脓皮病、关节炎等其他疾病,表现为各类综合征;

6.异位型特征性表现为面部出现典型的皮损表现。

Hurley分级为最常用分级方式:

Ⅰ级(轻度):单个或多个结节、脓肿,无皮肤窦道及瘢痕形成;

Ⅱ级(中度):复发性结节脓肿伴皮肤窦道及瘢痕形成;

Ⅲ级(重度):病变弥漫分布,具有多个相互穿通窦道和脓肿。

诊断的关键点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大汗腺感染后,在皮内和皮下组织形成的范围较广的炎性皮肤病症,常并发脓肿、复杂性窦道和瘘管,可反复发作,广泛浸润。

其诊断要点:

①皮肤大汗腺部位反复发作多发性结节,持续时间最少 3 个月。

②肛周结节红肿、化脓、溃破后,逐渐广泛蔓延,形成许多浅表性皮下瘘管、窦道和小脓肿,可有条索状融合的倾向。瘘管和肛管常无明显联系,肛管直肠内无内口。

③非大汗腺部位的耳后有黑头粉刺存在是本病早期诊断的标志。

④凡肛门有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感染、破溃和切开引流史者,都应考虑到此病。

与哪些疾病鉴别

1. 克罗恩病,克罗恩病初肛周病变外常 伴胃肠道症状,而化脓性汗腺炎易累及特异性区域(腋窝、腹股沟、臀部等),临床发现克罗恩病与该病为共存病,概率高达39%。

2. 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周病变部位位于皮下及皮下组织,窦道位置表浅,病变范围广泛,多无内口,但可见多个外口,外口距肛门较远;而肛瘘瘘管常累及括约肌间,内口多位于肛隐窝处。

3. 藏毛窦,病损多见于骶尾部,病程进展缓慢,最终需病理活检鉴别,囊壁内可见到毛干,囊肿周围混合炎症细胞浸润及肉芽组织。

如何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患者今后生活的改善尤为重要。

根据国内外指南的建议,目前有许多治疗选择,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在疾病尚未发展到需要手术治疗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病情和减少不良反应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问题。

根据该疾病目前诊疗指南的建议,抗生素、维 A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外科治疗通过清除病变的毛囊和皮脂腺、病损处的炎性物质、上皮窦道及角质碎屑等皮下异物,控制炎症并预防其进行性浸润发展、促进创面愈合、遏制瘢痕形成,对中重度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荐中药熏洗坐浴

术后中药熏洗坐浴有利创口愈合:

清热祛湿汤方组成: 黄柏 30 g、金银花 30 g、黄芩15 g、蒲公英 20 g、黄连 6 g、苍术 10 g、侧柏叶 15 g、枳壳10 g、五倍子 10 g、防风 10 g、明矾 10 g、玄明粉 30 g、甘草 10 g,

每日 1 剂,连续治疗 1 个月。

清热祛湿汤方中:金银花、蒲公英、黄柏用作君药,以清热燥湿、消肿解毒、通淋散结,以治其本。选用黄芩、黄连、苍术作为臣药, 以助君药清热燥湿、解毒泻火、健脾之效。选取防风、花椒、侧柏叶作为佐药,用以凉血止血、祛湿消肿、杀虫止痛、止痒; 选取五倍子、玄明粉作为佐药,能收敛固涩、解毒软坚、散结泄实, 选取枳壳以宽中行气、消肿行滞。选用甘草用作使药, 能调和诸药、补中益气、缓急止痛。全方合用共同发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消肿止痛、软坚散结之效。

中药熏洗坐浴能促使药物有效成分透过皮肤组织,促使局部肉芽组织吸收,提高消炎、抗菌、消肿、镇痛的作用,以促进创面愈合

结 语:

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易复发的皮肤疾病,其带来的瘙痒、疼痛和创面异味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该病的诊治应由多学科联合完成。其中,外科治疗对于化脓性汗腺炎创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患者今后生活的改善尤为重要,生活方式的管理对控制疾病进展也非常重要,其中包括戒烟、减重、合理饮食结构、创面护理、必要的心理指导以及精神支持等。

对化脓性汗腺炎来说,没有外科的干预,自愈能力再强的屁股,也无能为力。





本文是林国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