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痔疮不可小觑

退行性疾病等于没说

老年痔疮与基础疾病如影随形

痔疮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代价

用最小损伤的方法解决主诉问题
物种趋于老龄化,这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人类的伟大。
老龄化的退行性疾病,像痔疮什么的,肯定会成为将来疾病的主流。
生活是讲质量,越来越多老年痔疮,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手术治疗。
因此,人口老龄化引起的老年痔疮患者骤增,将是现代医生面临的新一轮医学挑战。
痔疮是什么
痔疮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代价,或者说是退行性疾病。所谓退行性疾病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或组织出现老化的情况。静下心想想,人体的哪个器官和组织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呢?等于说人会变老,终究会离开这个世界,就是废话,跟没说一样,当然鹤发童颜,返老还童不是没有,那是在美好的神话故事里。严格意义上讲,退行性疾病是指器官或组织在有效期或保质期内,由于人为使用不当过早或提前出现问题,或者说不好使了。
痔疮形成,虽然有各种学说,静脉曲张学说,血管生成学说,肛垫下移学说,二级泵学说等,都是在说明一个问题,肛管的肛垫组织在有效期或保质期内过早或提前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责任归因于使用者没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老年痔疮肯定是过了有效期或保质期,只剩下终身保修了。
老年痔疮原因
最早《内经》中提出“因而饱食”的痔疮病因论述。
1.脏腑虚弱:《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又如《疮疡经验全书》中阐述,人一生中素来不饮酒而患痔疮者,其脏腑必虚。
2.气血亏虚:老年人的机能衰退以及某些慢性疾病人都会导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无力纳摄而引起直肠脱垂,痔疮脱出,无力还纳,患痔疮的老人多有生化之源不足,容易导致血虚。血为气之母,血虚则气虚,反复循环,致气血两虚,肠道失养,会出现大便燥结,从而引发痔疮。
3.长期便秘:巢元方指出“忍大便不出,久做气痔”;唐·王焘《外台秘要》“若太便难,肛良久肯入者”。认为大便不畅是引发痔疮的主要因素。
4.其他因素:情志因素,遗传因素,妇女难产多产等都能引起老年痔疮。
老年痔疮手术的关注点
1.老年痔疮患者往往有各种基础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心血管疾病等,手术前要请相关科室大夫会诊,一起评估可能的风险以及给予有效干预,是极其重要的。特别强调,老人痔疮便血伴有肠道肿瘤的几率比较高,手术前如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行结肠镜检查。
2.老年人常常有前列腺肥大,加上术后创口疼痛刺激和麻醉因素,术后排尿困难不畅,导致尿潴留,要及时药物,针灸,理疗等干预或给予导尿处理。
3.术后排便不畅,在老年痔疮患者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排便不畅可能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症状,甚至更严重的出现心脑意外的并发症。所以手术前就要评估,及时予以相应处理,保持大便通畅。
4.老年痔疮手术选择的原则:1)消除痔疮主要症状为主。2)能微创的,尽量微创。
举个具体的例子:痔疮以脱出为主的,可选择经典的外剥内扎或套扎或肛垫悬吊,如果是环状脱出比较严重的,可选P P H。痔疮以出血为主的,可选择硬化剂等注射或套扎或肛垫悬吊等。外痔部分,没必要修整的很平整,否则增加术后的疼痛和创口愈合的时间。
归纳一下。
由于人口逐渐老年化,加上人们对美好生活质量的向往,越来越多的老年痔疮在保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手术治疗。
由于老龄人群的特殊性,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基础疾病,对手术增加了风险,因此手术前的风险评估和及时干预,尤其重要。如果痔疮伴便血的,尽量做结肠镜检查,排除肿瘤。
手术方式属于终身保修的选择,以消除痔疮主要症状为主,以微创为首先。
手术中和手术后,要密切监测各种生命指标的变化,实现老年不再是手术的禁忌症。
本文是林国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