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联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脑血管病

脑卒中早期康复疗效好

发表者:周联生 人已读

临床统计资料显示:

脑卒中患者几乎100%都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20-60%的有心理障碍。通常情况下,由于脑卒中患者和家人缺乏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往往更重视药物治疗,忽视康复治疗,影响了脑卒中功能障碍的恢复。因此,有必要提醒脑卒中患者和家人注重卒中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争取功能障碍的最大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压力和社会负担。

早期康复是指在脑卒中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进行的康复措施。卒中后不同时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大不相同,卒中发病三个月内是康复的黄金期,疗效最佳,4个月至半年疗效尚好,半年至一年仍有一定效果,超过一年,基本上没有效果。康复治疗越早越好,不仅可避免异常模式的形成,还可缩短后期矫正异常姿态所需要的时间。

一、脑卒中的康复疗法

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康复治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现将常用的脑卒中康复疗法介绍如下。

1、物理疗法:指采用物理手段进行康复治疗的方法,如电疗、磁疗、光疗、水疗、蜡疗、超声波治疗。

2、运动疗法: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式进行康复的方法。如关节活动、肌肉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

3、作业疗法:指有选择性应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治疗患者的躯体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方法。如独立穿脱衣服、洗澡、进食、床椅转移、上下楼梯、家务劳动、口腔感觉训练、直接摄食训练、计算机辅助言语矫正。

4、心理治疗:又叫精神疗法,通过语言影响患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以减轻或消除躯体症状和改善精神状态。

5、康复工程:用工程技术生产的康复器械,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重建或代偿。如各种矫形器,防止肩关节半脱位、手畸形、防止足内翻及足下垂,配备轮椅、助步器、拐杖,方便患者转移和行走。

6、传统康复技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传统疗法进行的康复治疗。如针灸、推拿、按摩、贴敷、艾炙、拔罐、放血。

7、康复护理:指应用专业的康复护理技术,促进患者残存机能增强的方法。

二、脑卒中的良肢位

脑卒中肢体摆放位置直接影响到肢体功能的恢复,医学上把卒中肢体的正确摆放姿势称为良肢位。良肢位有助于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挛缩,保护关节和皮肤,感觉舒适和减轻疼痛。良肢摆放有以下三种方式:如下图

1、患侧卧位:

(1)头部放松,置于枕头上。

(2)躯干稍微后仰,背后放一枕头用于支撑躯干。

(3)患肩充分前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使肘关节尽量伸直,五指张开,手心向上。

(4)患髋部向后伸展,膝关节微屈。

(5)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

(6)健侧下肢保持屈髋、屈膝,类似于踏步状态,健侧下肢放置一枕头支撑,踝关节自然微屈。

2、健侧卧位

(1)患肩向前平伸,患侧上肢放置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度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完全放在枕头上,避免悬空,掌心向下。

(2)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在其下方垫一枕头,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

(3)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4)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屈曲。

3、仰卧位

(1)头部放置的枕头不宜太高,面朝向患侧。

(2)患侧肩下垫一厚枕头,防止肩胛骨后缩,患侧上臂呈外旋稍外展45度,肘、腕关节伸直,掌心向上,五指分开并伸直,整个患肩上肢放置于枕头上20-30度。

(3)患侧臀部,大腿根部下放一软枕,使髋向内旋,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下垫毛巾卷使膝关节保持微屈。

(4)注意足底不放置任何东西,以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提示:良肢摆放位需1-2小时变换一次,以维持良好的肢体血液循环。患侧卧位有助于刺激局部感觉信号的传入,激和神经传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尽量少用仰卧位,以免引起异常的神经反射活动。半卧位有强化痉挛模式的作用,应予避免。


三、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轻者进食呛咳,速度减慢,严重丧失吞咽功能。对吞咽障碍较轻的患者尽量鼓励自行进食,采取粘稠食物、缓慢进行、充分咀嚼、少量多餐,症状减轻逐步过度到软食。进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讲话,以防呛咳或误吸。喂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前倾,将食物放入健侧口中,有利于吞咽。对丧失吞咽功能的患者建议下鼻饲管。不论鼻饲还是自行进食,都要保证食物的营养全面、数量充足、容易消化、无刺激性。

四、心理康复

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心理障碍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焦虑期、依赖期、适应期6个阶段。

1、震惊期:卒中后的即刻发生,原因来自对疾病的来临毫无心理准备,感到害怕、震惊和不接受。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采用解释、安抚和鼓励的方法缓解恐惧情绪,关注患者的过激行为,并加强防护措施。

2、否认期:这个时期有患者对康复寄于厚望,期望值过高,对预后抱有侥幸心理。对待这个阶段的患者要多讲一些正面的“理论”和康复疗效较好的案例,表扬在康复训练中所取得的成绩,调动其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并与家属沟通,获得家属配合;请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正确对待脑卒中。

3、抑郁期: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及预后有了一定认识,担心瘫痪、失语不能完全恢复,成为别人的累赘,增加家庭负担,表现出悲观、脆弱、伤感和忧虑等。这时医生要多与患者沟通,建立对医生的信认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属协助稳定患者的情绪,督促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对于认知功能轻、中度障碍的抑郁患者,可采用心理支持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矫正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对中、重度抑郁的患者给予抗抑郁的药物治疗。

4、焦虑期:患者表现为对瘫痪、失语等症状的没完全恢复产生焦虑症状、强迫症状和惊恐发作。这时尽力改善患者的社会环境,让其感觉到医务人员和家属的真切关怀和支持;对康复信心不足的患者,通过认知疗法促进其对康复训练的信心;对于过度焦虑的患者可采取系统脱敏疗法、放松技术控制焦虑,对于严重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抗抑郁药。

5、依赖期:随着患者认识到残疾不可能完全恢复,便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表现为心理和行为倒退,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愿做自已可完成的日常事务,而是让别人帮助,过度依赖。对待这个时期的患者,首先要让其了解康复治疗对卒中治疗的重要性,病情会慢慢改善,鼓励其积极参加康复锻炼;采用社会学习方法,将一些积极锻炼恢复较好的病友介绍给患者,提醒和鼓励患者与他们接触,增加自信,主动作为。

6、适应期:患者经以上几阶段,肢体功能障碍逐步恢复,心理上也慢慢接受了现实,但还没有达到正常的水平,仍需心理支持和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巩固疗效。

五、家庭护理和家庭护理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在医院进行,有康复医师、治疗师以及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治疗具有个体化、精准化、系统化、疗效好。但由于受住院条件限制,患者长期住院康复治疗不太现实,大部分的康复治疗需在家中进行,称为家庭康复和家庭护理。这就要求患者和家属需掌握一些有关家庭康复和护理的基本常识。如对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家居布置要注意安全防护,桌椅要避开通道、地面要防滑、厕所要安装扶手等,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患者容易遗忘患侧,患者房间的布置应尽可能为使用患侧肢体提供方便,如床头柜、电视机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尽可能放在患侧肢体的位置,迫使患者应用偏瘫侧肢体,促其功能恢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需一年左右,虽然未必能完全康复,但如能在卒中早期进行,出院后长期坚持做家庭康复,将能使患者的康复恢复达到最大化,有利于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文是周联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