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处安放的心灵
以下内容为语音转文字,不保证准确,仅供参考
行医久了,会经历太多次的生离死别,有时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灵魂拷问——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记得那位病人是我学生时代遇到的,是胆道系统晚期肿瘤的病人。家属们一致都瞒着病人晚期肿瘤的病情,患者以为自己只是胆囊炎、胆管炎、肺炎,我们消化科医生给病人做了胰胆镜手术(ERCP手术),放置了胆道支架,黄疸曾有一度下降,患者进食也有好转,当时家属和患者都很开心,一度把我当亲人一样。当时我也很有成就感,虽然不是我自己做的手术,但能获得病人的认可,对实习医生来说是最大的荣誉。
但后面一段时间后肿瘤还是进一步进展了,因为肝内肿瘤的转移,导致黄疸越来越高,我记得有300-400umol/L(正常人0-20umol/L),而且出现了多器官衰竭,那几天,老奶奶呼吸越来越费力,面罩吸氧下氧饱和度也只有90-95%左右(正常人98-100%左右)。作为年轻医生,我凭自己有限的临床经验,判断老人的时间不多了,只能躲着老奶奶跟家属告病重、病危,家属也理解,说:“谢谢沈医生,最后一段时间,还是不要把病情告诉病人,让病人安心的走,然后希望您能在床边多陪她一下,这段时间她最信任的人是您,谢谢您啦。”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病人这么信任我,但我却要骗她;同时也很无奈,如果告诉她真相,可能会让她更难受。我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因为自己分管了5-6个病人,不可能一直陪着这位老奶奶,有时要开医嘱,有时要写病历,有时给其他患有胆管疾病并放置了鼻胆管的病人做鼻胆管冲洗等操作。等我忙完去看这位老奶奶的时候,她的呼吸已经非常费力了,我知道她的时间可能不多了,于是我尽量站在床边,陪着她,看我能否尽最后的努力。我把家属拉到病房外:“时间不多了,要用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有创抢救吗?要用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等药物抢救措施吗?”“不用了,谢谢沈医生,我们都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不希望老人再受痛苦了。”
于是我和家属回到病房,继续看着心电监护仪并陪着老人,忽然之间老奶奶眼睛里有了点神采,问我:“沈医生,我到底是不是胆管炎啊?”
我愣了一下,想起家属之前的交代,只能硬着头皮说:“是的,是胆管炎,还合并了肺部炎症,所以呼吸费力了点。”
“怎么这么难好啊......”老人轻轻握住了我的手
我实在不忍心,可最后还是违心的说了句:“奶奶,会好起来的,您放心.......”
随着氧饱和度的下降,老奶奶的手从我手中慢慢滑了下去,我的眼睛也有点模糊了起来......很多细节我已记不清,但这么多年留给我的灵魂拷问依然盘亘在在心间: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本文是沈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