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司爽 三甲
司爽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二部

胰腺癌,为什么被称为“癌中之王”?

261人已读


浅谈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司爽 刘天同

前言:在人体所有器官中,胰腺是一个容易被大家“轻视”的器官,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感受到它的存在。然而,由于胰腺癌具有“发现晚,转移早,疗效差,进展快”的特点,使其五年生存率仅有10%左右,也就意味着,每10个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中,5年之后只有1人仍然存活。因此,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在体系成熟的大型医院和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胰腺癌的治疗效果较前已有较大进步。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胰腺癌的一些基本常识。

胰腺癌流行病学数据: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新患病的胰腺癌病例,其五年生存率在所有癌症中最低,约在10%的水平。

胰腺癌的病因:胰腺癌的发病通常跟多种因素相关:高龄、吸烟、长期大量饮酒、肥胖、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家族遗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胰腺癌的发生。

胰腺癌的分类:胰腺癌指的是一类疾病,分为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路径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包括起源于源自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胰腺导管腺癌(占全部胰腺癌的85%以上),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较为少见),以及其他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通常我们所说的基本上是指胰腺导管腺癌这一最常见类型。值得一提的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方法与胰腺导管腺癌相差很大,需区别对待。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上腹部胀痛、腰背部痛、消化不良、腹泻、血糖增高、体重下降等症状,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位于胰头的肿瘤,还会出现尿液变黄、逐渐加重为酱油色,随之巩膜和皮肤在几天内迅速变黄,大便发白呈陶土色等表现。

胰腺癌的常见检验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学活检。

1. 血清学化验:CA19-9是胰腺癌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虽然CA19-9在早期胰腺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但在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知道的是,10%的胰腺癌患者CA19-9不会增高,而胆管结石等胆管梗阻的患者,CA19-9也会增高;

2.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胰腺病变的常用方法,特别是腹部超声能发现较大的胰腺肿块。腹部增强CT薄层扫描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腹部磁共振成像(MRI)在显示胰腺软组织对比方面优于CT,特别适用于对胰腺导管系统的评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检测全身范围内的代谢活跃病灶,有助于胰腺癌的分期和评估转移。

3. 内镜检查:内镜超声(EUS):EUS结合了内镜和超声的优点,能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图像,并可进行细针穿刺活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ERCP可直接观察胰胆管系统,适用于诊断和治疗胰腺导管和胆管的病变。

4. 活检:主要是超声内镜引导下的活检(EUS-FNA),可以取得组织病理证据,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

胰腺癌PET-CT表现.jpg

PET-CT可见胰腺癌表现为高代谢病灶(红色箭头)

胰腺癌的术前治疗

1. 化疗:对于交界可切除或局部晚期胰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肝脏寡转移(转移病灶少于3-5个)的胰腺癌,转化化疗可以争取缩小原发和转移病灶,争取手术机会。常用的胰腺癌化疗方案包括mFOLFIRINOX/Nalirif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吉西他滨(Gemcitabine)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aclitaxel)(即AG方案),以及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的方案等;

2. 放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尤其适用于后腹膜淋巴血管组织侵犯的患者,可以起到缩小病灶,减轻症状,改善生存的作用;

3.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迅速,一些新型药物如PARP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潜在的疗效。

胰腺癌的手术治疗

1. 胰腺癌手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可切除和交界可切除的病例。对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手术治疗通常不推荐。但对于一般情况好,肿瘤生物学行为较好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仍然有不少病例通过化疗与手术治疗的配合,取得了长时间的生存。

2. 手术方式*

a)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是治疗胰头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包括切除胰头、十二指肠、部分胃、小肠、胆囊和胆总管,以及淋巴结清扫;

b) 远端胰腺切除术:主要用于治疗胰体尾部的肿瘤,通常伴有脾切除;

c) 全胰腺切除术:用于胰腺广泛病变的病例,但由于手术风险高且术后生活质量受影响,适应症有限。

*上述手术均可以通过开腹、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的方式完成。

3. 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胰腺癌手术复杂,术后可能出现胰瘘、出血、感染、胃瘫等并发症。围手术期管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胰腺癌的术后治疗

1. 术后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是防止胰腺癌复发的重要手段。常用方案包括上述提及的mFOLFIRINOX,Nalirifox,AG等方案的治疗;

2. 术后放疗:对于术后切缘阳性或高风险复发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以进一步控制局部病灶;

3. 术后随访:术后随访包括定期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监测等。

胰腺癌的预防

1. 戒烟:吸烟是胰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不仅能降低胰腺癌的风险,还能减少其他多种癌症的发生;

2. 控制饮酒:大量饮酒与胰腺癌风险增加有关,适量饮酒有助于降低风险;

3.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胰腺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保持适当体重有助于预防胰腺癌;

4. 饮食结构:饮食中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可以降低胰腺癌的风险;

5. 控制糖尿病:长期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通过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和监测血糖水平,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从而降低胰腺癌的风险;

6. 预防和治疗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避免长期饮酒和及早治疗胰腺炎症可以降低胰腺癌的发生率;

胰腺癌的早期筛查

1. 家族史:有胰腺癌家族史或相关遗传综合征(如BRCA突变、Lynch综合征等)的人群应进行早期筛查;

2. 慢性胰腺炎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胰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

3. 遗传综合征携带者:携带BRCA1/2、CDKN2A、MLH1等基因突变的个体,应在适当年龄开始筛查。

图片7.jpg

司爽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获得普通外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目前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胰腺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老年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病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国胰腺青年精英俱乐部成员,中国胰腺病学会会员,北京医师协会普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等。

擅长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包括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壶腹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胰腺囊腺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脾脏良恶性肿瘤,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等疾患。十余年来主刀了大量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外科手术病例,年均完成肝胆胰脾外科手术300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注重循证诊治理念和诊疗的规范化;擅长肝胆胰肿瘤的全程管理和个体化治疗,针对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胆胰肿瘤,开展了包括手术、化疗、靶向、免疫在内的综合治疗,为患者争取最好的预后,部分患者已获得长期生存;擅长以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技术。

图片8.jpg

刘天同 医师

毕业于清华-协和临床医学八年制,中国胰腺病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获CSC全额资助奖学金赴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在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等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在央视网、果壳网、腾讯医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多个公众媒体平台发表多篇高影响力科普文章,曾获“2022年度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

司爽
司爽 副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