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后方肿物-腘窝囊肿
骨科门诊时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患者,发现膝关节后方出现肿物,它叫“腘窝囊肿”,也叫“Baker囊肿”。其在发病初期,对膝关节功能影响不大,仅在腘窝部出现不适或行走后引发胀感,有些患者会出现下肢乏力感。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则可影响膝关节的活动,并产生临近区域的压迫症状。
腘窝囊肿的发病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可能与关节内的病变有关,比如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等。由于损伤或炎症,关节内会产生更多的积液,随着积液增多,压力增高,积液会经过关节囊后方的薄弱区进入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之间的间隙,从而慢慢形成囊肿。

图1 腘窝囊肿示意图
遇到腘窝囊肿的患者,医生一般都会以患者的症状作为治疗依据,无症状的可不做处理,若腘窝囊肿比较大,产生明显的不适感,或引起周围神经血管的压迫症状,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在得了腘窝囊肿后,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确实有很大心理负担,甚至寝食难安。这类患者如果心理疏导无效,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图2 膝关节核磁共振腘窝囊肿影像(红色箭头)
传统的消灭腘窝囊肿的手术方法是在膝关节后侧切一个S型大切口,将腘窝囊肿切除。但这种方法伤口大,恢复慢,还影响皮肤美观。现在,我们能通过关节镜下进行微创手术,仅需几个小切口,便可将腘窝囊肿完美切除。手术出血少,恢复快,切口相比以前的开放手术也要美观得多。所以,当你发现膝关节后方肿物时,请尽早来医院就诊,听从关节外科医生的专业意见。

图3 传统开放手术(左) VS 关节镜微创手术(右)

图4 关节镜下的腘窝囊肿图像(白色部分即囊肿的囊壁)和清理后

本文是邓桢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