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上腺科普之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筛查
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肾上腺的深部,副神经节瘤出现在胸部、腹部和盆腔的脊椎旁。它们可以合成、分泌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引起血压升高和代谢异常等表现,最终造成心、脑、肾、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危害极大。
2020《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推荐对于下列人群进行筛查,以利于此类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1、有症状和体征,如血压阵发性升高,同时出现头痛、心悸、多汗,或站立后血压降低的患者;
2、服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拟交感神经类、阿片类、去甲肾上腺素或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诱发上述症状发作的(需要咨询内分泌科医生自己是否属于上述人群);
3、肾上腺意外瘤,即患者无不适,检查时意外发现肾上腺区出现肿瘤的,因为有些肿瘤不分泌激素或分泌的激素内部消化了,所以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4、有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家族史的,或有此类肿瘤相关遗传综合征家族史的;
5、既往有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病史的。
共识推荐:首选测定血浆或尿的甲氧基肾上腺素类(MNS)浓度来筛查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同时检测血或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其他代谢产物也可以帮助诊断。
如果您或家人、朋友属于上述人群,或有怀疑,可到内分泌门诊找专家咨询,我们将会给您专业的诊治建议。
此患者男性,32岁,多年来每逢排尿时便会出现头痛、心悸、出汗,血压高,多次就诊无果,后于内分泌科住院检查发现血尿儿茶酚胺激素明显升高,膀胱内有一个小肿瘤(箭头所示),手术切除后,上述症状未再出现。
患病是不幸的,但能及时找到病因并顺利解决,值得庆幸!

本文是崔荣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