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安丽红
安丽红 副主任医师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血液/肿瘤科

伴TP53突变及复杂核型的B急淋复发后多种治疗方案无效,怎么办?-- 5岁患儿的艰难治疗之路

142人已读

初诊

患儿,男,5岁7月。2018年2月因“发热、咳嗽伴皮肤出血点”就诊,查血白细胞30×10^9/L 、血小板12×10^9/L,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正规化疗。化疗第33天骨髓流式残留白血病阳性,巩固治疗前流式残留转阴,后规律化疗至2020年1月。

白血病复发,外院治疗持续不缓解且出现严重并发症

2020年1月患儿出现骨痛、乏力,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原幼淋占80.5%,白血病复发。给予含硼替佐米、长春新碱、培门冬、米托蒽醌、地塞米松的方案再次诱导化疗,期间出现急性胰腺炎、神经损害(四肢瘫痪)、肺炎、高血压、心肌及肝损害等严重并发症,评估骨髓未缓解,后续调整用药方案,持续未缓解。

首次就诊我院情况

2020年6月3日患儿首次来我院就诊。入院时一般状况差,消瘦。头低垂、不能完全竖立。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不能站立。口唇可见出血点,上口唇散在点状溃疡。

查外周血白细胞1.98×10^9/L、血红蛋白73g/L、血小板32×10^9/L(依赖输血)。外周血细胞形态:幼淋占70%,外周血流式:可见66.84%白血病细胞,表达CD19、CD22、CD38。339种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筛查:TP53及NRAS、KRAS基因突变。染色体检测:复杂染色体核型。相关结果如下:

图片1.png

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筛查

图片2.png

染色体核型分析(高分辨)

入我院后尝试多种治疗方案仍不缓解

由于患儿外周血肿瘤细胞比例过高(70%),无法采集细胞行CART治疗,故给予其他抗肿瘤治疗。先予以CD3/CD19双特异性抗体治疗2天,肿瘤细胞持续增加,血白细胞升至12.91×10^9/L、外周血幼淋占94%。又先后予以噻替派等化疗药、BCL-2抑制剂,以及2次CD22单抗。至6.22日外周血白细胞数降至0.21×10^9/L,但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仍为68%。

挽救性移植及严重并发症处理

患儿无法行CART细胞治疗,其他治疗均不能达到缓解,和移植科商议后考虑挽救性移植,转入移植科。2020.7.10日行父供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出现肝静脉闭塞(4级)合并严重感染(败血症、肺部及肠道感染),予以去纤苷、免疫抑制剂联合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转危为安。+1月评估骨髓未缓解、幼淋占8%,流式表达CD19、CD22、CD20、CD38(见下图)。

图片3.png


移植后供者CART细胞治疗

由于强移后疾病未能缓解,家属仍要求积极治疗,患儿又从移植科转回血液科拟行供者CART细胞治疗。转入时患者一般情况差,伴发热、腹水,疾病进展肝脾迅速增大(肝大平脐、脾大肋下2指)。又给予CD38单抗、化疗及靶向药后肝脾缩小。

2020.8.21日回输供者鼠源CD19-CART细胞,期间出现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予以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缓解。

CART后第17天评估,骨髓细胞形态学完全缓解、流式转阴、肝脏缩小至肋下1cm。

CART后严重GVHD的治疗

CART后患者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皮肤及肝脏为2级GVHD。回输细胞后第27天开始出现严重肠道GVHD,初始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逐渐变为黄绿色稀水样便,量增加至1430-1610ml/12-20次/天;第32天出现便血。转入移植科予以免疫抑制剂、止泻止血、抗感染及输血制品等治疗后便血停止,腹泻好转。逐渐减停免疫抑制剂、继续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期间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B19病毒感染),至2021.1月底开始脱离输血。

病情稳定后的维持

定期复查骨髓形态及流式持续阴性,但TP53基因定量为0.02%-0.05%。由于CD19-CART后患儿出现严重排异及感染,无法行CD22-CART巩固治疗。遂给与利妥昔单抗,达雷妥尤单抗,地西他滨等维持治疗。

期间患者一般状况逐渐好转,体力恢复,能下地行走。2021.6.15日行CD22-CART巩固治疗,过程顺利,未再出现严重排异。

CD22-CART后予以小剂量阿扎胞苷联合维纳托克、奥拉帕利曲美替尼维持治疗。

目前为止令人欣慰的结局

患儿目前一般状况可,头部、四肢肌力恢复正常,能自由玩耍。定期复查骨髓持续完全缓解状态。

个性化治疗方案讨论

对于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目前比较好的选择是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由于单次CART后很多病人会复发,所以可接另一靶点的CD22-CART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进一步巩固治疗,减少复发。

此患儿白血病复发时外院予多疗程化疗持续不缓解,并且出现严重毒副作用。

入我院时外周血白血病比例高,无条件采集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CART治疗,尝试抗体、靶向药物、既往未使用过的化疗药物治疗,仍持续不缓解。我院检测发现患儿伴TP53基因突变及复杂染色体核型,可能是持续不缓解的重要原因。

鉴于各种治疗均不能使患者达到缓解,经与移植科会诊讨论后决定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再行供者CART细胞治疗,也告知家属治疗的风险和挑战,家属充分知情并要求积极治疗。正是患儿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血液科和移植科医护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奄奄一息的孩子如今能正常生活。虽然患儿整个治疗过程非常艰难曲折,但结局鼓舞人心。

综上,白血病个性化精准治疗,可以为每位不同情况的患者制定优化的治疗方案,突破传统方案的束缚,为仍有治疗手段可以尝试又不放弃的患者/家属带来希望。

安丽红
安丽红 副主任医师
北京高博博仁医院 血液/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