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敏
刘敏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泌尿外科

膀胱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4版)——膀胱癌早期治疗及监测

1035人已读


膀胱癌早期治疗

1. 手术治疗

①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TURBT是NMIBC的标准治疗方式,也是除极高危组外NMIBC的首选治疗方式。

TURBT要求对内镜下可见的所有膀胱肿瘤行深达肌层的切除,肿瘤切除方式包括分块切除或整块切除。对于较小肿瘤(直径<1cm),可将肿瘤与其基底的部分膀胱壁同时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于较大肿瘤,进行分块切除,直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层。对于可疑CIS区域进行选择性活检,不要求全部切除。送检标本要求包含膀胱肌层成分,并尽量减少灼烧对标本组织的破坏。

②二次电切术(Re-TURBT):不同分期的NMIBC在初次TURBT后均可能残留肿瘤。

Re-TURBT的适应证包括:

  • 首次TURBT未切除全部肉眼可见肿瘤或怀疑存在残余病灶;
  • 首次TURBT标本中没有肌层组织(TaLG/G1肿瘤或原发性CIS除外);
  • T1期肿瘤。
  • ③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RC的手术指征为无远处转移、局部可切除的MIBC(T2-4a,N0-x,M0);极高危和部分高危组的NMIBC。对于诊断为MIBC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RC并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这类人群的标准治疗方式。

    经典的RC手术范围包括膀胱及周围脂肪组织、输尿管远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男性患者还应包括前列腺、精囊;女性还应包括子宫、部分阴道前壁、附件。如果肿瘤侵犯女性膀胱颈部或男性尿道前列腺部,或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显示切缘阳性,则应考虑同时行全尿道切除。

    专家共识

    对于膀胱癌的手术治疗:

    TURBT、Re-TURBT在NMIBC治疗中的证据级别为高,推荐级别为强推荐。

    对于MIBC的治疗,RC的证据级别为高,推荐级别为强推荐;

    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证据级别为中,推荐级别为一般推荐。

    2. 膀胱灌注治疗

  • NMIBC危险程度分组
001.jpg

NMIBC危险程度分组

  • 膀胱灌注化疗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能显著降低NMIBC患者的复发率,其原理是术后即刻灌注化疗能够杀灭术中播散或/和创面残留的肿瘤细胞。因此,为了预防肿瘤细胞种植,应在术后24h内尽早完成膀胱灌注化疗。当存在TURBT术中膀胱穿孔或术后严重肉眼血尿时,不建议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低危NMIBC术后即刻灌注化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可以不进行后续维持膀胱灌注化疗;中、高危NMIBC则需要诱导和维持膀胱灌注化疗或膀胱灌注卡介苗(BCG)治疗。

膀胱灌注化疗常用药物包括吡柔比星(常用剂量为每次30~50mg)、表柔比星(常用剂量为每次50~80mg)、多柔比星(常用剂量为每次30~50mg)、羟基喜树碱(常用剂量为每次10~20mg)、丝裂霉素(常用剂量为每次20~60mg)和吉西他滨(常用剂量为每次1000mg)。

  • 膀胱灌注免疫治疗

膀胱灌注免疫治疗主要使用的药物是BCG——卡介苗(商品名为:必赛吉),国内也有A群链球菌、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等生物制剂,但这些生物制剂需要RCT和长期随访来完善相关证据。

BCG膀胱灌注适应证包括,中、高危NMIBC和CIS。低危NMIBC不推荐BCG灌注治疗,高危NMIBC和CIS,强烈推荐BCG灌注。

基于上述的治疗策略,具体的膀胱癌早期治疗流程如图3。

002.jpg

膀胱癌早期治疗流程

专家共识

对于NMIBC的膀胱灌注治疗: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在低危NMIBC中的证据级别为高,推荐级别为强推荐;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联合维持膀胱灌注化疗或膀胱BCG灌注治疗在中危NMIBC中的证据级别为高,推荐级别为强推荐;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联合维持膀胱BCG灌注治疗在高危和极高危NMIBC中的证据级别为高,推荐级别为强推荐。

术后随访和术后复发的早期监测

  • 膀胱癌术后随访项目

①TURBT的术后随访项目包括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上尿路影像学检查、腹盆腔影像学检查)和尿液细胞学检查等。

②RC的术后随访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胸腹部CT或MRI)和尿液细胞学检查等。

专家共识

对于膀胱癌术后随访和监测的方法:

膀胱镜在TURBT后的证据级别为高,推荐级别为强推荐;

影像学检查及尿液细胞学检查的证据级别为高,推荐级别为强推荐;

膀胱癌的MRD检测的证据级别为中,推荐级别为一般推荐。

  • 术后随访项目

①TURBT的术后随访方案

推荐所有NMIBC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第1次膀胱镜检查。低危患者如果第1次膀胱镜检查结果为阴性,建议术后1年时行第2次膀胱镜检查,以后每年1次,共5年。高危患者推荐术后两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膀胱镜及尿细胞学检查,以后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中危患者的随访方案介于低危和高危患者之间。此外,中危和高危患者推荐每年1次上尿路影像学检查(CTU检查)。

②RC的术后随访方案

可根治性切除的膀胱癌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第1次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以及胸腹部CT或MRI,怀疑转移时可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查。另外,可以进行尿液细胞学和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总结

003.jpg

来源: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 膀胱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4, 34 (6): 607-618.

转自: 大家泌尿

https://mp.weixin.qq.com/s/q6oMlodm-yJX_MJC6-IxiA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刘敏
刘敏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