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祖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些看法(一)

发表者:包祖晓 人已读

双相情感障碍在发病初期其实不是很好鉴别 特别是某一个只是轻症的时候

有研究发现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率为20%~50%,如可能会出现被害妄想、听幻觉等,伴上述症状的患者曾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早期识别双相障碍难度大的原因很多,其中双相障碍自身疾病特点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下面是我不成熟的看法 欢迎各位同仁指正

首先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呢?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交替往复或不规律等多样形式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躁狂发作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病程多形演变,发作性、循环往复性、混合迁延性、潮起潮落式的病程不一而足,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有不良影响,多次发作之后会出现发作频率加快,病情也会更复杂。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要点

1.症状特征

躁狂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高涨为主要表现,伴有思维奔逸、活动增多、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性欲亢进、食欲增加等。抑郁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伴有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早醒、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抑郁心境晨重晚轻的节律改变等。

2.病程特征多为发作性。

3.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多无阳性发现。

诊断分型

双相型I型障碍:

仅有一次或多次躁狂或混合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的发作性情绪障碍。躁狂发作是持续至少1周的极端情绪状态,以及不同情绪状态(即情绪不稳定)之间的快速变化。混合发作的特点是在绝大多数日子里(至少2周),出现显著的躁狂和抑郁症状之间的混合或非常快速的交替。

双相II型障碍:

它是由一种或多种轻躁狂发作和至少一种抑郁发作所定义的发作性情绪障碍。轻躁狂发作是持久的情绪状态(至少4天),症状一般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且仅体现于个体行为的改变,并不严重到导致功能明显受损。抑郁发作的特征是持续至少2周的抑郁的情绪,兴趣减少,伴有其他症状。没有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的既往史。

环性心境

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反复出现轻度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心境不稳定至少2年,期间有轻度躁狂或轻度抑郁的周期,可伴有或不伴有心境正常间歇期,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鉴别诊断

1.器质性

某些躯体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可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Strakstein等对卒中后继发性躁狂患者的研究得出结论右前额叶损伤容易出现躁狂症状,而左侧脑区的损害容易出抑郁症状。这种由于躯体疾病所致的躁狂发作一般不表现为型的情感高涨,它以“欣快”、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体验为主,不具有感染力。其发作与原发疾病密切相关。首次躁狂或抑郁发作年龄较大(>50岁)要注意排查。

需要完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脑影像学检查)

2.精神分裂症

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患者的特点。①常急性起病,患者的情绪反应与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联系,与内心体验相一致,富有感染力;②思维内容不荒谬、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理解性,若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则其出现在情绪症状的高峰阶段,持续时间较短,经过治疗后较快消失,多无残留症状。③可有心境障碍家族史+倾向于主动述说自己的想法、病情。

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常隐瞒自己的病情,不愿主动暴露自己思维活动+言语内容常围绕与“我”相关的内容一一—思维内投

躁狂症患者言语多围绕自身以外,如社会、国家的利益或问题,对社会、国家的现象滔滔不绝地发表议论及自己的见解——-思维外投。此外,许多还有“积极向上”的特点,如要去考硕士、博士、做官、创业等。

精分会木僵状态,该情况常出现在严重抑郁发作阶段,此时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颇难鉴别。之前常有抑郁情绪,木僵往往是不完全的,罕见有排便无法自理、肌张力增高、蜡样届曲和空气枕头等症状。仔细观察时患者的眼神与检查者是否可保持一定的交流,或者眶中含泪+对情感刺激保持一定的反应,而且木僵一旦解除,其情绪低落的抑郁特征便暴露无遗,与精神分裂症的淡漠和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特征行成对照。

3.应激相关障碍

①患者既往可能有(轻)躁狂或抑郁发作史

②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不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致

③临床表现与应激性生活事件联系不紧密,而以“(轻)躁狂症状群”“抑郁症状群”或“混合性发作”为主要表现

④患者的病情转归可能与生活事件联系不紧密,如应激性因素消失,但症状持续

⑤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中。

在临床工作中躁狂发作常常会出现疏漏,尤其是轻躁狂未能正确识别。而已双相患者早期常以抑郁首发,所以一个病人就诊你问下是考虑抑郁的话,也不要忘记去询问有没有躁狂情况,那怎么问呢?问什么呢?

首先要了解双相发病年龄早,年龄在25岁一下,对于这种年龄小首次就诊的患者,我们要询问既往病史,包括不典型的轻症、短暂的情绪发作。——《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

6.png


本文是包祖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