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单孔胸腔镜
认识小儿单孔胸腔镜 我院心胸外科已完成单孔胸腔镜手术超千例!
📌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

近日,我院心胸外科已完成单孔胸腔镜手术超过1千台,主要覆盖病种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肺囊腺瘤)”“隔离肺”“胸腔肿瘤”等多种疾病,为省内外患儿带去健康。心胸外科团队始终坚持小儿单孔胸腔镜只是伤口上的改变,而胸腔内的手术操作,必须是规范的、安全的,力争给每个患儿带去好处。秉此初衷,自2019年开始,我们开启了“小儿单孔胸腔镜”的历程,在开展过程中,家属对于小儿单孔胸腔镜了解的并不多。那么,小儿单孔胸腔镜到底是什么?
01
单孔胸腔镜是新技术吗?单孔胸腔镜并不是新技术,2000年即开始开展,2004年被Rocco团队报导后,现已被成人胸外科广泛应用。在小儿方面,2016年1月Semih Halezerog˘lu 在美国的“心胸血管外科的创新技术”杂志率先报导一例1岁2个月儿童单孔胸腔镜切除隔离肺,随后同年来自著名的St. Jude儿童医院(圣裘德儿童医院)的Israel Fernandez-Pineda教授也发表了关于儿童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在随后的相继报导中,年龄最小的当属2020年2月Shaqqura Bisanne发表在英国杂志的文章所介绍的“2个多月(9周)患儿单孔胸腔镜右肺病灶切除术”。

国内最早报导的小儿单孔胸腔镜治疗先天性肺畸形的文章包括我院心胸外科团队于2021年发表在美国儿科前沿的“单孔胸腔镜治疗肺隔离症”,以及同年7月,来自台湾的学者发表的单孔胸腔镜治疗肺气道畸形的文章,共同的观点是该手术方式是有效而安全的,近两三年越来越多的文章也证实了这一点。
02
单孔胸腔镜需要多大一个“孔”?
单孔胸腔镜是有着明确定义的,是指利用胸腔镜,通过一个小开口或者端口,配合两到三个手术器械完成的手术,定义中提到两个要点,一个是该手术方式只能进入一个肋间隙(肋骨与肋骨之间的间隙称为肋间隙),另一个是单孔的“孔”,不能是像开放手术一样的大伤口,而应该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小伤口。
我院心胸外科团队从以往的报道文章中发现“单孔胸腔镜”确实存在着伤口偏大的情况,这也是心胸外科团队从一开始一直在优化的一个重要细节。既往的成人单孔经验,一般都把伤口开到三公分,也许这对于大人来说并不算很大,但放在小婴儿身上,明显太大了。如何把伤口缩小,是“小儿单孔”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一方面得益于医疗器械的飞速发展。手术器械的粗细、决定了伤口的大小,成人手术器械的杆径约1公分,要把三四根器械同时放进一个伤口里,这个伤口就需要撑到三四公分才行,而近年来,单孔手术器械可以越做越细,我院定做了杆径为0.3-0.4公分的精细双关节手术器械,加上高清胸腔镜也可以把杆径精细到0.3公分,在这些硬件条件的加持下,我们把每个单孔伤口都控制在1.0到1.5公分,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证实,相信这对于小婴儿来说,也是一个让人满意的“微创”伤口。

03
单孔手术的操作与多孔手术有何不同?
心胸外科团队认为,单孔与多孔胸腔镜都是很好的微创手术方式,都能为宝宝带去很好的微创效果,选择什么样的术式更大的程度上应该根据主刀医生的习惯来定。目前北京、山东等地已成熟开展了小儿单孔、小儿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隔离肺。我院心胸外科团队经历了近十年的成人胸外科基础,更习惯使用单孔的手术方式,这是在手术伤口这一细节上根据个人习惯所做出的变动,而胸腔内的操作还是与国内各大“小儿胸外科中心”的规范操作相同的,无论是“大叶性肺气肿”的肺叶切除、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的肺段切除、肺隔离症的病灶切除等术式,以及其他胸腔肿瘤、膈肌、食道等疾病的手术,都是严格按照手术规范、治疗指南、专家共识来执行手术操作,这也正是多年来心胸外科能够做到“宝宝康复,家属好评,术后复查完全正常”的重要因素和坚实基础。

心胸外科普胸组负责人黄晋熙医生 在全国会议上汇报“单孔胸腔镜手术视频”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