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国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冻结肩:了解与应对

发表者:代国洋 人已读

一、什么是冻结肩?

冻结肩,又称为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特征是肩部疼痛和进行性的活动受限及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就是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导致肩部僵硬、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疼痛后不敢活动。冻结肩的医学名称是“肩关节粘连性囊炎”,冻结肩(Frozen shoulder,FS)最早由 Codman 于 1934 年提出,其实质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出现病变,从而引起盂肱关节囊粘连或肩袖挛缩的关节炎,表现为隐匿性的肩部疼痛,持续时间超过 3 个月。这种炎症会导致盂肱关节囊纤维化,并伴有逐渐加重的僵硬感和明显的活动范围受限(通常是外展、外旋)。

冻结肩

二、冻结肩的现状及病因:

发病率近年来又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冻结肩患者已超数千万人,发病年龄高峰为50多岁,因此又俗称“五十肩”,女性常见,非优势肩的患病风险略高于优势肩。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包括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脑梗塞、甲状腺功能亢进,尤其是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冻结肩的发病率可接近60%;其他与冻结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和运动量少。

值得一提的是:肩部的外伤或手术后,肩关节活动减少,可能引发冻结肩。

疼痛伴活动受限

三、冻结肩的症状

冻结肩的症状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 初期(疼痛期):肩部逐渐出现疼痛,尤其在活动时,疼痛感加重。这个阶段可以持续几个月,疼痛可能会在夜间加剧,影响睡眠。
  2. 冻结阶段(冻结期):肩部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少,动作受限,甚至简单的肩部动作如穿衣服、梳头也会变得困难。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6个月到1年。
  3. 恢复阶段(解冻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肩部的活动范围会慢慢恢复。这个阶段可以持续几个月到几年,疼痛和僵硬感逐渐减轻。

四、如何诊断冻结肩?

冻结肩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会进行以下检查:

  • 病史询问:了解症状的起始时间、性质和影响。冻结肩多发生于单侧,起病缓慢,自然病程较长,而出现渐进加重的弥漫性肩关节疼痛及主、被动活动角度丢失,疼痛往往位于三角肌区,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疼痛常持续存在。急性期突然活动盂肱关节常引发剧烈疼痛,患肩在下侧身睡觉导致的疼痛往往令患者无法耐受而痛醒。当关节活动时尤为剧烈,并逐渐出现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
  • 体格检查:评估肩部的活动范围和疼痛情况。体格检查时盂肱关节主、被动活动同时受限是诊断该病最重要的证据,而被动活动角度丢失是特征性表现,但需要除外患肩由于手术或外伤性瘢痕导致的活动受限。

冻结肩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或MRI,以排除其他可能的肩部问题。冻结肩典型 MRI 表现为: 喙肱韧带、腋下及肩袖间隙关节囊的水肿、增厚及挛缩; 肩袖间隙、腋下滑囊滑膜增厚; 喙突下脂肪三角部分或完全消失; 喙突下滑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和腋下关节囊内同时积液。

五、治疗方法(建议咨询疼痛科微创松解)

冻结肩虽然可以自愈,但病程长,痛苦大,影响患者生活。早期治疗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及时就诊、及时治疗,并根据不同时期和症状轻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建议全程治疗应在良好疼痛控制下进行功能锻炼。冻结肩的治疗方法包括: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治疗冻结肩的核心,包括肩部的伸展和强化练习。疼痛科医师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恢复肩部的活动范围。
  2. 药物治疗:早期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有利于功能锻炼、防止粘连,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医生也可能会推荐外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如扶他林乳胶,非甾体类外用贴膏外敷等。
  3. 注射治疗:在肩关节内注射类固醇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帮助肩部更快地恢复活动范围。
  4.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以释放肩关节的粘连。这里强烈推荐疼痛科微创手术: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通过被动牵拉分离炎性增厚的关节囊及挛缩的韧带,超声辅助下可进行臂丛神经根和颈丛神经根阻滞,可达到良好麻醉效果。(此手法松解简便且效果明确,适合作为首选治疗。)

六、日常护理与预防

  • 保持肩部活动:避免长时间不动,适当的肩部活动有助于预防冻结肩的发生。
  • 合理锻炼:定期进行肩部锻炼,增强肩部的柔韧性和力量。
  • 注意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肩部过度紧张。

冻结肩日常锻炼方法

总结

冻结肩是一种可能影响肩部功能的疾病,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肩部活动。关注肩部健康,保持适当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冻结肩的发生。

本文是代国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