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月经产生的机理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月经产生的机理
研究月经产生的机理,要从脏腑经脉与月经的关系来探讨。《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这就是祖国医学从多年的临床观察中概要的总结了月经产生的机理。从词义上可以看出“肾气”、“天癸”、“月经”并非一物,三者是互相促进的。这就说明肾气盛,天癸至,冲、任二脉的通盛,是产生月经的主要条件。
“女子七岁肾气盛”,是说女子七岁“肾气”开始活动,逐渐旺盛,前人认为“肾气”是肾间动气,也就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一种机能活动,它存在于两肾之间,原始于肾(先天),资生于胃(后天),也就是说肾气是先天存在的一种物质,而经过后天水谷精气所养,逐渐发挥其功能作用。“二七而天癸至”,是说女子十四岁产生天癸,天即天真之气,癸即壬癸之水,是促使月经形成、来潮的重要物质。从上述可以看出天癸与肾气有密切关系,月经又与天癸有密切关系。此外,月经之来潮尚须有冲、任二脉之通畅与旺盛。冲脉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称之为“血海”。其脉起于胞中,与任脉会于咽喉,络于口唇。女子发育成熟后,脏腑气血俱盛,血海盈满,下行则为月经。任脉称阴脉之海,主胞宫的功能活动,凡精、血、津、液等阴液,都属任脉总司,为人体妊娠养胎之本。任脉之气通,冲脉之血盛,下达胞宫,故月经得以来潮。其脉亦起胞中,与肝、脾、肾三脉会于曲骨、中极、关元。因其主一身之阴,又与胞宫相联系,故任脉之气通,可促成孕育。冲、任二脉,初步设想:根据冲为血海、任主胞宫的理论,冲脉可能与卵巢及其神经血管有关,任脉可能与子宫的神经血管、子宫内膜功能变化及其感受器等有关。
督脉与任脉同出会阴,一行身后而主阳,一行身前而主阴,二脉至口唇而会于龈交穴,循环往复,维持阴阳脉气的平衡,从而保持了月经的正常来潮及促使受孕的作用。带脉环腰一周,约束全身经脉。故冲、任、督三脉都要受带脉的约束,才能维持它的正常功能。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而血的生成、统摄运行,有赖于气的生化与调节,同时气又要依靠血的营养。因此,在产生月经的机理上,气血不但是根本的物质基础,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为用的。气血来源于脏腑,脏腑之中,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可见脏腑对月经的产生都有它的重要作用,尤以肝、肾、脾、胃更为重要。所以祖国医学认为,月经的来潮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本文是许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