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最全!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迈入新时代!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AD的特点是皮肤反复湿疹(红色斑块,起泡结皮,可导致皮肤结垢、开裂和增厚)和强烈的瘙痒和不适。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因而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近年来,特应性皮炎(AD)在诊断和治疗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多种生物制剂、Janus激酶(JAK)抑制剂层出不穷,新的研究数据不断涌现。
AD的诊疗进展
01
AD诊断标准发展历程——化繁为简
AD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于临床特征:
特应性皮炎中(A)健康皮肤与(B)非皮损、(C)急性、(D)亚急性和(E)慢性皮损皮肤以及(F-H)相关特应性体征的特写照片

目前AD诊断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或组织学检查报告,因此诊断完全依赖于临床特征。AD的诊断标准繁多,目前我国常用的成人AD诊断标准为Williams标准 ,以及在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提出的张氏标准 。


02
众多新药密集上市,显著提高AD疗效
随着A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生物制剂和JAK抑制剂陆续进入临床(见图3),彻底改变了中重度AD系统治疗的现状。

图3:AD目前获批靶向药物
除了上述药物之外,目前还有多种针对AD的靶向药物正在研发中(见表1、表2)。
中重度AD的治疗策略
01
传统治疗VS新型治疗:
“大刀阔斧”VS “精修细剪”
人体免疫系统就像一棵倒立的树。主干上的大分支相当于上游免疫途径目标,即各种细胞类型和物理屏障,每个大分支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分支,代表更特异的下游免疫途径。叶子代表了免疫系统的效应器,其特征是免疫功能和免疫介导的疾病。

图4:传统治疗VS新型治疗
传统免疫抑制剂类似于斧头砍大树枝,抑制上游靶点,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切断负责某种疾病的免疫成分,也可能切断抵抗感染或预防癌症的分支,从而增加安全性风险。而靶向治疗类似于剪枝剪,剪下小树枝,只抑制导致疾病的特定免疫系统紊乱,同时保留其他功能的完整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最小化副作用。
02
靶向治疗为中重度AD患者带来新选择
度普利尤单抗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治疗6个月及以上人群中重度AD的生物制剂,在改善成人、青少年、儿童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见表3)。

表3:达必妥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
当前国内获批的JAK抑制剂有乌帕替尼、阿布昔替尼,主要适用于对其他系统治疗(如激素或生物制剂)应答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的难治性、中重度AD成人患者。JAK抑制剂可针对多种炎症通路进行靶向抑制,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减轻皮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生物制剂和JAK抑制剂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见表4、表5)。

表4:IL-4R/IL-13抑制剂的利弊

表5:JAK抑制剂的利弊
03
中重度AD患者应如何选择治疗策略?
选择的相对性:传统药物和新型药物
目前,中重度AD已开启靶向精准治疗模式,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显著优于以往的传统治疗手段,显著改善了AD患者的生活质量(见表6)。

表6:传统系统治疗和靶向治疗对比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