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临友 三甲
张临友 主任医师
哈医大二院 胸外科

胸腺瘤分型

635人已读

胸腺瘤分型

01发现胸腺瘤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会做CT进行体检,原本想看看肺部有没有问题,结果肺部没有发现问题,报告上提示存在胸腺瘤。

一部分人一看是“瘤”便吓坏了,病急乱投医,情绪极度紧张,食不下咽,夜不能寐,自己吓自己。

另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完全没有感觉”,没有症状,就忽视它,甚至把它抛在脑后。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那么,当你发现长了胸腺瘤,该怎么办呢?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搞定它,得先了解它。

02了解胸腺瘤

要了解胸腺瘤,咱们先看看胸腺是什么?对于体表的组织和器官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肉眼就能看到或者手可以触摸到。但对于胸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又没有什么感觉的器官,很多人对它感到陌生。

胸腺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位于胸骨的后方。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胸腺发挥重要作用,负责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成熟,随着年龄增长,胸腺逐渐退化,退化成脂肪组织,成年人的胸腺功能也逐渐减弱。

我们已经了解了胸腺的作用,那么胸腺瘤呢?

胸腺瘤属于胸腺上皮性肿瘤,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除胸腺瘤外,胸腺上皮性肿瘤还包括胸腺癌和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要正确应对胸腺瘤,搞清楚胸腺瘤分型和分期是关键!

03胸腺瘤的主要分型

WHO分型

作为患者,最先了解的应该就是WHO分型。因为WHO分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最新版世界卫生组织WHO胸部肿瘤分类将胸腺瘤分为8种,其中前5种为常见类型,后3种为少见特殊类型:

1.A型(包括不典型亚型):由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细胞外观均一,通常为良性。

2.AB型:含有A型胸腺瘤的细胞和B型胸腺瘤的淋巴细胞混合,预后通常较好。

3.B1:表现为淋巴细胞丰富的组织,类似正常胸腺,通常预后较好。

4.B2:由大量淋巴细胞和胸腺上皮细胞组成,肿瘤细胞较多,可能具有更高的侵袭性。

5.B3:以上皮细胞为主,淋巴细胞较少,通常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力。

6.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淋巴细胞间质中散在分布形态温和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的小结节,具有交界性生物学行为。

7.化生性胸腺瘤:由上皮细胞岛组成,背景为温和的梭形细胞,两种成分之间可有明确的分界或是逐渐融合。大多数手术后预后较好。

8.胸腺脂肪纤维腺瘤:是一种类似乳腺纤维腺瘤的良性胸腺肿瘤。


简单来说,常见类型胸腺瘤的肿瘤侵袭性排序为:A<AB<B1<B2<B3。

04胸腺瘤的主要分期系统

01Masaoka分期

Masaoka分期则主要是给临床医生提供依据,进一步制定诊疗方案。

1、I期:肿瘤局限于胸腺,被完整的纤维包膜包裹,没有扩散。

2、II期:肿瘤已经突破纤维包膜,分为IIa期(微小侵袭,突破包膜但仍局限于胸腺)和IIb期(肿瘤侵入邻近的胸膜或心包)。

3、III期:肿瘤侵入邻近的器官,如肺、大血管等,表现出局部侵袭性。

4、IV期: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或扩散,分为IVa期(胸腔或心包内种植性转移)和IVb期(血行转移至远处器官)。


Masaoka-koga分期有助于确定胸腺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策略,分期越高,肿瘤的侵袭性和治疗难度越大。

02 TNM stage分期

在胸腺瘤中,TNM分期不仅提供了肿瘤侵犯范围,还提供了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播散的情况。使用TNM分期有助于更好的对胸腺肿瘤进行分组,预测预后及指导治疗。

TNM分期细化定义如下:

( 1 ) 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1a:肿瘤未累及纵隔胸膜;

T1b:肿瘤直接侵犯纵隔胸膜;

T2:肿瘤直接侵犯部分或全层心包;

T3肿瘤直接侵犯以下任一部位: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胸壁或心外肺动静脉;

T4:肿瘤侵犯以下任一部位:主动脉、心包内肺动脉、心肌、气管或食管。

(2)区域淋巴结(N):

Nx:局部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胸腺前或周围淋巴结转移;

N2:胸内或颈深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

M0:无胸膜、心包或远处转移;

M1a:单一的胸膜或心包内结节;

M1b:肺实质内结节或远处器官转移。


TNM分期与Masaoka-Koga分期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如上表),可结合二者综合考虑制定治疗策略。

05就医提示

1. 当发现胸腺瘤时,应及时就医。

当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发现胸腺瘤时,应尽早咨询胸外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

2. 大多数胸腺瘤是预后较好的,保持平常心。

大多数胸腺瘤预后较好,不必过于紧张。及时就诊,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

3. 了解病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

如需手术治疗,应主动了解胸腺瘤的WHO分型和Masaoka分期。与主治医生沟通,清楚手术的必要性、风险以及术后可能的恢复过程。

4. 定期复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若未进行手术,定期复查是关键。及时关注肿瘤变化,制定个性化诊疗计划。

5. 保持健康生活的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病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md1bq4WIfUPQH9v9xFu8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临友
张临友 主任医师
哈医大二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