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栋梁 三甲
张栋梁 主任医师
北京口腔医院(王府井部) 口腔正畸科

儿童替牙期骨性II类下颌后缩早期矫正思路!建议收藏!

383人已读

首先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骨性Ⅱ类面型?

从外观上看,骨性Ⅱ类面型通常表现为下颌后缩,即下巴短小、后缩,而上颌相对前突。

侧面观时,面部轮廓呈现出凸面型,嘴唇可能显得较为突出。同时,患者可能还伴有牙齿的错位排列,如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等。

造成骨性Ⅱ类面型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里父母有骨性问题,那么后代出现这种面型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另一方面,不良的口腔习惯,如口呼吸、吮指等,也可能影响孩子上下颌骨发育异常。

骨性II 类面型由于存在上颌生长过度,下颌生长不足,通常不会随着生长得到自我纠正,因此,出现以下三种情况需要早期治疗干预:

(1)前牙外伤风险;

(2)高角;

(3)患者存在心理问题。

骨性II类矫治的难点在于下颌后缩,但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对于改善下颌后缩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还要考虑下颌骨的生长。

为了更好地理解下颌骨生长,我们可以把下颌骨分为内下颌骨和外下颌骨。

内下颌骨指的是围绕下颌神经管附近的下颌骨组织结构。外下颌骨指的是下颌骨的边缘突结构:牙槽突,髁状突,下颌升支,下颌骨下缘。

内下颌骨的位置变化很容易被外下颌骨(升支,下颌骨下缘,牙槽突)的改建所掩盖,因此下颌骨的真实旋转和下颌平面旋转并不相同。

(1)内下颌骨顺时针旋转通常导致II类高角。

(2)内下颌骨逆时针旋转对颏部前后向位置的影响要比髁状突和关节窝改建更重要。

(3)内下颌骨的逆时针旋转,可以导致下颌颏部前移。内下颌骨每逆时针旋转 1°,下颌颏部前移 1.3mm。

(4)内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导致II类高角,内下颌骨逆时针旋转保持正常的下颌骨位置。相比正常生长型的下颌骨,高角的内下颌骨顺时针旋转,下颌髁状突生长量少,而且髁状突向后。

(5)内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导致下颌生长量小,下颌牙弓长度小,导致下颌前牙拥挤,下前牙骨壁薄,下前牙伸长。

因此矫治时机很重要,过早矫治,还没有到下颌生长快速期,往往事倍功半。如果人为地延长了矫治时间,孩子治疗的疲惫感增加,效果不明显,恰当的矫治时机应该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前。

一般在替牙中期孩子上下4颗门牙换完,是比较好的干预时机,再就是女孩替牙晚期,只剩上下第二乳磨牙还没有脱落;男孩刚刚结束替牙期,正处于年轻恒牙列阶段,还有机会引导下颌向前生长。

鉴别下颌骨生长发育的潜力要从如下几点来看:

(1)髁状突颈部越粗,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好,越细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差。

(2)下颌骨正中联合越厚,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好,越薄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差。

(3)下颌角前切迹越小,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好,越深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差。

(4)下颌升支越宽,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好,越窄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差。

(5)下颌升支长轴倾斜角度越向下,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好,越向前说明下颌骨发育越差。

决定着II类下颌后缩矫治的关键因素是垂直向的控制。

由于上下颌生长差异,在生长发育期下颌相比上 向前向下生长的速度更快些,生长量也更多些。因此在上颌和下颌之间应该存在一个空间。

这个上下颌骨之间的空间能够允许下颌逆时针旋转,这个空间就是颌间间隙,这应该是正畸医生唯一一次能够利用生长引导下颌逆时针旋转的生长调控的机会。

但是临床上我们观察不到颌间间隙的存在,因为随着上下颌骨差异性生长,上下后牙逐渐萌出填塞了颌间间隙。

因此II类功能矫治的重点就是在引导下颌向前的同时,抑制上下后牙萌出,从而保留颌间间隙,引导下颌逆时针旋转,颏部前移,获得面型的改善。

临床中如何矫治下巴后缩问题?

人类的生长模式是千变万化的,这并不是千真万确的标准。只是我们的临床经验, 大概率上预测是合理的。即便遇到生长趋势不好的孩子,在患者家长能理解接受的前提下,我们依然要给予积极的治疗。

II类下颌后缩的矫治关键点是三个:

(1)上前牙压低,控制转矩内收,为下颌逆时针旋转生长创造空间。

(2)下前牙压低,直立内收,创造前牙咬合的覆盖,上下前牙之间的水平向和垂直向的距离是下颌逆时针旋转生长的空间。

(3)整平下颌后部Spee曲线,是通过咬合引导下颌逆时针旋转生长的关键。

那么替牙期引导下颌向前的方法其实比较多,我们常用的有2x4口外弓、Twin Block、斜导工具、隐形牙套+II类颌间牵引、Activitor肌激动器、FrankelⅡ等。

如果让我来界定这几种功能矫治器使用的标准,我认为如果是个高角的病例,你还想引导下颌前伸,我觉得Twin Block应该是比较好的,毕竟后部有个树脂块,戴上的时候后部的颌间距离就会增加到大于4毫米以上,一旦你大于4毫米,整个这个面部肌肉就被拉伸了,拉伸的时候肌肉就会收缩。

Twin Block矫治器

所以肌肉一旦发现收缩的时候,就会通过这个颌板产生压缩的作用,对后牙会产生压低的效果,那高角当然后牙压低会好。

如果是均角或者是低角病例,我觉得常规的斜导就足够了,所以没有必要去做那种复杂的装置。

斜导工具

另外我们比较过固定托槽矫治和无托槽矫治技术,现在大量的病例也在证明,整平下颌后部颌平面的效果,无托槽矫治器压低后牙整平下颌后部颌平面效果最好,做一些颌间牵引,同样可以引导下颌再前移,而且效果也会非常的好。

II类牵引是最有效的方式,无托槽矫治技术中的上下牙套去除了上下后牙的咬合接触, 因此去除了下颌后退的咬合锁结关系。

隐形牙套+二类牵引

同时透明牙套对牙冠的全包裹固位方式产生足够大的力矩,对牙根的控制力更好,因此II类牵引能够有效地促进下颌前伸,通常我们使用狐狸或者兔子皮筋做II类牵引。

总之,我觉得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在帮助孩子改善骨性下巴后缩问题的同时,选择适合孩子,且让孩子舒适的矫治器是很重要的。

张栋梁
张栋梁 主任医师
北京口腔医院(王府井部) 口腔正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