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导致细菌、泪液长时间积存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从而引起泪囊感染和炎症反应。
包括以下两种:
- 慢性泪囊炎:一般分为卡他性、粘液囊肿性、慢性化脓性三类。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 急性泪囊炎:大多数是慢性泪囊炎的急性发作,可能与致病细菌毒力增强或身体抵抗力减弱有关,常见病原菌是链球菌。
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和中老年人,其中慢性泪囊炎更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主要症状为流泪增多,可有眼睑发红、肿胀、疼痛、发热,且伴有黏性分泌物。
泪囊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导致细菌、泪液长时间积存于泪囊内,刺激泪囊黏膜从而引起泪囊感染和炎症反应。
包括以下两种:
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和中老年人,其中慢性泪囊炎更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主要症状为流泪增多,可有眼睑发红、肿胀、疼痛、发热,且伴有黏性分泌物。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泪道的阻塞或狭窄:骨性鼻泪管出现变异、狭窄,特别是面部狭窄鼻低平者,管径较小,黏膜稍微出现肿胀即可导致阻塞。
发育时期鼻泪管管道发育不全或黏膜皱褶形成,管腔内径太小,黏膜肿胀导致完全阻塞,引发泪囊炎。
局部的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淋病双球菌等细菌直接感染。
附近组织病变:
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鼻部疾病,导致鼻泪管下端机械性阻塞,引发泪囊炎。
急性、血管神经性、增殖性、化脓性等鼻腔炎症,其感染后直接扩散至泪道,刺激黏膜肿胀,导致鼻泪管下端阻塞,引发泪囊炎。
萎缩性鼻炎,其黏膜萎缩,鼻泪管下端扩大,感染可由此直接向上扩散,引发泪囊炎。
某些浸润性疾病如沙眼,其导致结膜感染向下扩散至泪囊,引发泪囊炎。
全身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白喉、结核病、猩红热等感染后,可通过血源传播,引发泪囊炎。
异物刺激:如从泪小点进入的睫毛、从鼻腔进入鼻泪管的异物等,均可引发泪囊炎。
泪囊炎的症状因人而异,取决于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急性泪囊炎起病急骤,且症状较慢性泪囊炎更为严重。
主要症状为流泪增多,可有眼睑发红、肿胀、疼痛、发热,且伴有黏性分泌物。
泪溢:
患眼有泪溢(流泪增多),伴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自下泪小点流出。
持续有泪液溢出。
肿胀、疼痛:慢性泪囊炎泪囊区有轻度肿胀及压痛,急性泪囊炎泪囊区有明显的红肿、疼痛、压痛明显。
眼睛充血
湿疹:眼睑皮肤常有湿疹。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慢性泪囊炎如果未经有效治疗,可能伴有以下风险:
急性泪囊炎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泪道堵塞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眼科检查、泪道冲洗、验血、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泪囊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感染,疏通泪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急性泪囊炎,炎症控制后,仍建议手术疏通泪道,降低复发概率。慢性泪囊炎可局部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泪道注入眼膏治疗,但彻底治疗仍需手术。
主要进行抗炎治疗。
本病预后较好,一般经过早期科学规范治疗后,可以痊愈。但可能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