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脱髓鞘病患者使用硫唑嘌呤的注意事项
硫唑嘌呤通过代谢产物6-巯基嘌呤发挥作用,能竞争性抑制参与细胞DNA、RNA合成的次黄嘌呤;主要作用于处于增殖阶段的T、B细胞,诱导低淋巴细胞血症。体外研究发现,它可抑制T、B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CD2),阻断丝裂原诱导的反应以及抗体反应。AZA抑制抗原和丝裂原诱导的体外T细胞增殖反应其程度弱于环磷酰胺(CTX)。它具有轻度抗炎效应,可能与单核前体细胞分裂的抑制有关。硫唑嘌呤常用于发作频繁,激素依赖的脱髓鞘病人,初始剂量为50mg,每天2次,自服药起需每周查一次血常规,若血白细胞<4000,需减半量,若<3500,则需停用硫唑嘌呤,部分病人剂量可增加至每天2-3mg/kg。大多数病人对硫唑嘌呤耐受性良好,但少数病人会出现副反应。初始治疗数周内约10%的病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约10%的人有硫唑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酶活性降低,硫唑嘌呤代谢减低,毒性增加。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是重要的副反应,应该定期监测。硫唑嘌呤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全超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11月08日 10549 2 3 -
脱髓鞘疾病维持治疗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最早源于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经验,后在肿瘤学、器官移植、风湿病学等得到应用扩展。维持治疗指的是在患者接受强化治疗后病情处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的状态下,为预防疾病复发而采取的治疗措施。维持治疗既可以保留强化治疗时的药物,也可改换另一种药物。一种抑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具体身体条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费用)而定。2.为什么要采取维持治疗模式?脱髓鞘疾病属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慢性,病情波动,难以治愈,停止治疗后疾病容易复发进展。反复发作的最终结果,导致患者严重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维持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疾病波动,预防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在肿瘤、器官移植、风湿病学等领域,维持治疗常见,且被公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维持治疗无异议。但在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实践中,维持治疗应用较少,尤其是皮质激素的使用,更被国外指南限定在至多3周内。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患者,复发时激素冲击治疗,短期口服激素治疗,缓解后停药。再复发,再用药。发病不足两年,身体已经留下严重残疾,如双下肢甚至四肢截瘫,大小便不能控制,单眼或双眼失明。即便再积极治疗,甚至不能恢复生活自理的基本状态。经验和教训提示我们,患者不能失去发病初期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允许一次复发,避免二次复发,杜绝三次复发。为此,应采取维持治疗模式。3.什么样的药物适合维持治疗?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多发性硬化的药物共有3种8个。干扰素4个,单克隆抗体1个,化学药物1个,人工合成的2个。国内仅有两个干扰素和一个化学药物。国外临床试验资料提示,长期使用干扰素类药物、抗体药物可以部分减少年复发率、改善或稳定残疾状态。但停止使用后,仍有复发。最大问题是长期使用所需要的费用,很多家庭难以支撑。免疫抑制剂米托蒽醌可用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但累计剂量不能超过140mg/人,用药时间多在两年。其他免疫抑制剂可见研究报告,没被大家公认。另外,干扰素未必适用于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经过近30年的临床积累,我们认为无论多发性硬化,还是视神经脊髓炎低剂量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均已临床应用半个世纪,不良反应为大家所熟知,应作为临床首选的一线药物。4.如何选择合适的维持治疗药物?理想的维持治疗药物应该是单药、敏感有效、无或轻微不良反应、费用低、长期使用方便。具体到脱髓鞘疾病患者,激素对绝大多数患者敏感有效,费用较低,长期使用虽然存在多种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体格有关。我们遇到一位患者服用激素长达30年,并没发生明显的继发性骨损伤,也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在经治的近80例患者中,仅有4例(5%)发生骨质改变。激素不敏感的患者,“物美价廉”的甲氨蝶呤、硫唑嘌呤也是备选药物,联合用药则更好。麦考酚脂价位较高,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5.如何预防和处理维持治疗中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长期用药一定会产生不良反应。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凭侥幸靠上帝。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滴定药物的最佳治疗剂量。并针对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预防措施。潜在的不良反应,用药初期每周检查,如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等。若无异常,半年后定期(1-3个月)检查。不良反应发生时,实施对症治疗,或停药,或换药。长期用药降低药物的敏感性和疗效,主张小剂量联合用药。6.维持治疗的“维持”时间有多长?目前没有最佳答案。抗癫痫、抗精神病等维持治疗,多数人选择无复发后至少3-4年再停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终身用药,在我们的患者中,有患者在维持治疗第5年复发。因而,用药建议个体化原则,即依照患者的病灶和身体条件而定。
耿同超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07月18日 19317 6 1
弥漫性硬化相关科普号
全超医生的科普号
全超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3346粉丝18.2万阅读
耿同超医生的科普号
耿同超 主任医师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
神经内科
151粉丝8.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陈晟 主任医师上海瑞金医院 神经内科
脑炎 22票
多发性硬化 12票
重症肌无力 10票
擅长: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不明原因肌萎缩等神经免疫,疑难疾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8李海峰 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重症肌无力 76票
多发性硬化 10票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9票
擅长: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等),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炎症性周围神经病,其他神经免疫疾病,头疼,脑血管病 -
推荐热度4.7张祥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9票
多发性硬化 7票
急性脊髓炎 4票
擅长:脱髓鞘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周围神经病,脑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