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是指铅在人体血液内浓度超过 100 μg/L 。铅中毒可危害人体多个系统,并影响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其中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对铅中毒最敏感。
本病好发于儿童。
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部绞痛、便秘、腹泻等,严重者出现贫血、中毒性肝炎、肾损伤、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铅毒性脑病。
铅中毒是指铅在人体血液内浓度超过 100 μg/L 。铅中毒可危害人体多个系统,并影响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其中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对铅中毒最敏感。
本病好发于儿童。
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部绞痛、便秘、腹泻等,严重者出现贫血、中毒性肝炎、肾损伤、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铅毒性脑病。
本病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急性铅中毒
大多由于口服可溶性铅无机化合物,黑锡丹、樟丹(用于治疗癫痫和哮喘的偏方)等含铅药物引起的。
四乙铅是铅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挥发性强,主要用作汽油抗爆剂,可经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吸收而中毒。
慢性铅中毒
多见于长期吸入铅烟、铅尘的工人。
长期使用含铅的器具盛饮料或食品,如锡器盘、铅壶、彩釉陶器、铅绘粉涂里的玻璃杯等。
下述人群更容易发生铅中毒,需加以注意:
急性中毒时常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部绞痛、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急性四乙基铅中毒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
慢性中毒出现低热、乏力、咽痛、头痛、头晕、记忆障碍,贫血、腹部绞痛、中毒性肝炎、肾损伤、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铅毒性脑病。
消化系统症状
口内有金属味,出现恶心、呕吐、呃逆、腹绞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排出黑便。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中毒性肝炎,表现为肝大、转氨酶增高、黄疸。
血液系统症状
贫血是铅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晕、乏力以及皮肤、黏膜、指甲苍白等症状,部分可有溶血。
泌尿系统症状
因铅进入血液循环后经肾脏排出,故对肾脏也会造成损害,会出现蛋白尿、少尿、无尿,以及尿素氮、肌酐升高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周围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临床表现为末梢神经不全性麻痹,多累及使用较多的肌群,重症患者握力减弱、伸肌无力或沉重,可发生垂腕、垂足。
中毒性脑病:可有神经衰弱、癫痫样发作以及类似于麻痹性痴呆的症状,出现躁狂、谵妄、视力减退、失明、幻觉、头痛、昏迷等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高危工作防护:
避免在工作场所内进食。
工作时要佩戴手套、 防尘口罩,穿好防护服。
下班后洗澡换衣,不能把工作服直接穿回家。
定时进行职业病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避免使用含铅锡的容器盛酒。
避免服用含铅的中草药,如铅丹、红丹、广丹、樟丹等。
家长避免儿童接触含铅的油彩、油漆等。
本病主要依靠血铅检查、尿铅检查、驱铅试验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根据铅中毒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轻度铅中毒暂不需要驱铅治疗,每 3 月复测,动态观察即可;中度、重度、极重度铅中毒都需要及时行驱铅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驱铅治疗。
脱离污染环境:当出现机体内铅含量升高时,最关键的措施是马上脱离铅污染环境。
调整饮食:
多食富含钙、铁、锌等食品可降低血铅。
有研究表明,营养干预治疗联合驱铅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驱铅治疗。
另外,由于铅可沉积于骨骼长达数十年,所以需长期注意饮食以促进骨骼中铅的排出。
驱铅治疗是治疗铅中毒的关键。常用药物有:
多食富含钙、铁、锌等食品:
含钙高的食物:牛奶、芝麻、奶酪、豆浆等。
含铁丰富的食物:猪肉、牛肉、鸡鸭血等。
含锌丰富的食物:动物内脏、牡蛎、花生等。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坚果,并多饮水以促进铅排泄。
严格戒烟禁酒,尽量不喝浓茶和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早期中毒即进行干预,或者中毒症状轻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症状较重者,如造成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或引起严重脑水肿,则不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