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本病好发于男性,女性大多数出现在绝经期后。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本病好发于男性,女性大多数出现在绝经期后。
本病根据发病因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继发性痛风及特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
继发性痛风
特发性痛风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痛风,需加以注意: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痛风石
痛风石是关节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形成的结节。
慢性关节炎
炎症反复发生转为慢性阶段,可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
肾脏病变
约 1/3 的慢性痛风患者有肾脏损害,具体表现为蛋白尿等肾功能受损症状及腰痛、血尿等尿路结石嵌顿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全身不适、畏寒等症状。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痛风的治疗原则为促进尿酸晶体溶解和防止晶体形成、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临床上一般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方式。
饮食控制:
严格戒烟戒酒。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进行适度的运动,控制理想体重。
避免受凉,天气变化时注意适当增减衣物。
积极治疗引起痛风的基础疾病,做好疾病监测。
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降尿酸药物
降尿酸药物多在首次发作痛风缓解后进行长期应用,最终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碱化尿液药物
尿酸碱度的值过低,会增加尿酸盐结石形成的风险。对尿酸碱度的值过低的患者,可以通过碱化尿液,从而降低尿酸浓度。常用药物有碳酸氢钠、枸橼酸盐制剂等。
对于较大的痛风石,压迫神经或痛风石破溃,经久不愈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对变形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
问:痛风发作时能使用降尿酸药物吗?
答:痛风发作时用降尿酸药,血尿酸水平会迅速降低,以致关节内外尿酸水平悬殊,关节炎反而加重,并使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间延长。
如果以前没有使用过降尿酸药物的患者,在急性期可以进行一般性处理,如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大量饮水、应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或布洛芬等)。在疼痛控制后的 2 周再应用降尿酸药物。
但如果已经长期在用降尿酸药物治疗了,痛风再次发作的,一般不需要在急性期停用降尿酸药物。
问:痛风发作缓解后还需要使用药物吗?
答: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后一般疼痛都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可以维持尿酸正常,并不再发生痛风。但也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痛风反复发作,这时就需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以维持尿酸正常,减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