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出生后细菌由脐带残端侵入身体,造成的局部皮肤组织的感染。
主要症状有脐部发红、渗液、流脓。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出生后细菌由脐带残端侵入身体,造成的局部皮肤组织的感染。
主要症状有脐部发红、渗液、流脓。
本病是由于细菌从脐带残端进入身体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常见诱发原因
新生儿出生时断脐操作消毒不严格。
脐带脱落前未能保持局部清洁。
肚脐受到尿布里的尿粪污染。
引起脐炎的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时机:脐带脱落前都有可能发生新生儿脐炎。待脐带脱落、皮肤愈合之后,皮肤的屏障功能恢复正常,就不容易再发生脐炎了。
本病直观的表现是肚脐周围皮肤红肿,脐带残端可见渗液、流脓。随着疾病发展可能会出现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蜂窝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
本病主要是细菌从脐带残端进入身体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在医院分娩,接受专业的断脐。
出生后,脐带残端未脱落前,应注意:
脐带区域每日进行消毒(偏远地区),医疗条件好的发达城市和地区可以只保持脐部干燥,不需要消毒。
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如果洗澡时肚脐部位碰到水,洗澡后应用洁净的棉签吸干水分,然后再用酒精或者聚维酮碘消毒。
避免脐部接触爽身粉、沙土、灰尘等颗粒物质。
未脱落的脐带残端应裸露在外,不用额外包扎。如果额外用布包扎覆盖,容易被汗液或者尿液打湿,反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即可进行诊断,病情较重或脐部情况复杂可能需要做一些检验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新生儿脐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清除局部感染灶,选用适宜抗生素,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用干净的棉签清除局部分泌物,并保持脐部清洁。
大肉芽肿可选择外科手术切除,或者用电灼、激光治疗。
提倡母乳喂养。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经积极治疗后可以痊愈,无后遗症,不影响寿命。
但若不积极治疗,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