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癌可分为亚临床肝癌与临床肝癌,亚临床肝癌本身无任何症状、体征。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为原有肝病所致,临床肝癌的征象呈多样性。凡有上腹肿块,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乏力等,必须考虑到该病的可能,多数已非早期,不可轻易用"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患"和"胃病"来解释处理,以免延误诊治。
一、症状
(一)首发症状
根据国内资料显示,起病症状以肝区疼痛最为常见,同时,上腹肿块、纳差、乏力、消瘦、腹胀也常见。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腹泻、急腹痛或无症状,个别以肺、骨、脑转移为首发症状,如吐血、骨痛。一侧偏瘫、颇磺、呕血、黄疽、腰痛、下肢水肿为主诉。
(二)常见症状
主要表现肝肿大,上腹肿块,肝区痛,消瘦,上腹胀,乏力,发热,腹水,黄疽,脾肿大,有少数出现肩背痛,急腹痛,腹泻,呕吐,黑粪便血,呕血或无症状。
1、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呈隐痛、钝痛,是由于肿块迅速增大使肝包膜受牵拉所致,疼痛剧烈可放射至一侧肩背,向后生长常有腰痛,有时肿瘤直接浸润肝包膜,疼痛就会严重、甚至因呼吸或体位转动而出现肝区剧痛。突然剧痛伴有腹膜刺激征多系癌结节破裂可引起血腹、休克。持续性腹痛,腹水剧增,应考虑到肝静脉或门静脉血栓形成。但是,在肝癌早期,因为癌体积较小,不足以对肝包膜产生压力,患者也可不感到疼痛,应注意慢性肝炎肝硬化时的疼痛大多是隐痛,疼痛部位不定,疼痛程度也较轻,不像肝癌部位固定的持续性剧烈疼痛。当然,如果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出现持续性肝区疼痛,就应该急时就诊检查,以警惕肝癌的发生。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尤其以食欲减退和腹胀较常见,腹胀,腹泻多系胃肠道功能紊乱或有腹水增生之故。
3、乏力、消瘦、全身衰竭 肿瘤摄取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增殖生长的原料,加之胃肠道功能失调,可以有消瘦,疲乏,贫血等全身衰竭的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恶病质。
4、发热以低热,无寒颤为其特点,是因肿瘤坏死,合并感染及肿瘤异常代谢产物引起。如无感染证据者,称为癌热,这种发热用一般消炎药治疗无效。偶也可呈弛张型高热39度以上,伴有寒颤,一日双峰,多数是肿瘤坏死吸收所致。
5、黄疽 多为晚期表现,位于肝门邻近之肝细胞癌侵人胆管,沿胆管生长可引起梗阻性黄疽及胆道出血,偶起因于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晚期也可有肝细胞性黄疽。
6、呕血 癌栓由门脉进入冠状静脉,食管胃底静脉可引起食管曲张,静脉破裂而呕血。
7、其他症状转移至肺有咯血,胸水癌栓循肝静脉经右心至肺可引起肺梗死而胸痛气急,压迫下腔静脉的肝静脉开口有Budd一Child综合征。转移至脊柱有腰痛,椎体压痛,压迫脊髓特征性截瘫,肝癌患者还可出现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症等癌旁综合征表现。
二、体征
体征是指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发现患者身上的异常表现。肝肿大,腹水、脾肿大、肢体水肿、胸腔积液,肝区血管杂音等为肝癌的常见体征,多属肝癌晚期,在早期并没有这样典型的体征。
1•肝肿大 诊断肝癌最有意义的体征,肝肿大呈进行性,患者在上腹部常可摸到巨大的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结节,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但少数早期肝癌患者,可能摸不到肿大的肝脏或肿块。
2•腹水如晚期征象,90%患者出现腹水后生存期不超过2个月,多数是肝硬化基础上癌栓阻塞门脉或肝静脉所致,腹水可为草黄色或血性且常伴有肢体水肿,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引起腹水更加严重。
3•胸腔积液常与腹水并存,这类患者多有低蛋白血症,亦为晚期表现。
4•肝区血管杂音肝肿大,肝肿块伴有血管杂音时,在上腹肝肿大或肝肿块部位听诊(甚至触诊),可听见或触到血管杂音,常提示肝脏肿瘤(肝癌较多)。
5•脾肿大如并存的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所致,癌栓进人脾静脉偶致脾淤血肿大,但脾转移少见。
6•其他肝癌晚期可见下肢水肿,脐周皮下静脉怒张,合并肝硬化者多有肝掌,肝舌(舌尖和舌缘呈绎红色)和蜘蛛痣,简称"肝三征",为肝分解雌激素功能降低与血中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晚期肝癌还可发生肺、骨、胸、脑等处转移征,如骨转移可有压痛,颅内转移可有神经定位体征,肝外转移以肺癌最为多见,肝癌淋巴结转移可见皮下转移性结节,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本文是夏雨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