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松_好大夫在线

医学科普

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因+诊断+治疗+注意事项

发表者:何静松 人已读

在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居多,可能让人认为血液科的疾病以恶性疾病为多,其实,很多集中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多为简单的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的良性疾病。以下简单介绍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病因和诊治要点。

白细胞减少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技术持续低于4.0*109/L;另外在外周血白细胞中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成人低于2.0*109/L,儿童10岁以上者低于1.8*109/L,10岁以下者低于1.5*109/L;严重者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将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需要紧急处理。

【病因】

1、 生成减少:电离辐射、化学药物等可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有:解热镇痛类药物(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也包括像散利痛、泰诺这类止痛,对症治疗“感冒”的药物。其他的药物尚有抗生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甲基/丙基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降血压药(卡托普利,甲基多巴等),抗精神病药(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等)等。

2、 破坏或消耗过多:如患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就可以导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一些肝炎病人也可能由于免疫的因素导致白细胞减少;病毒感染或严重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在血液及炎症部位消耗增多导致外周血细胞计数减少。

3、 分布异常: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大多附于小血管壁,导致周围血液循环中细胞计数减少,或大部分的细胞滞留于脾脏使血液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体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实际总数并不减少,只是从血循环中转移至其他部位,而常规血液检查只计数血循环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临床表现】

1、 轻度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往往不出现任何特殊的症状。

2、 中度和重度的减少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表现为口腔黏膜炎、牙龈炎、咽喉及扁桃体炎症等上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或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3、 重度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比如粒细胞缺乏症可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表现为高热、黏膜坏死性溃疡及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

4、 某些患者可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

【检查及诊断】

1、 普通血常规检查即可发现白细胞减少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但由于实验室检查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至少2次以上的结果,以排除检查方法上的误差,必要时,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医疗单位反复检查。

2、 有多次的检查结果提示有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诊断,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明确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因此,除了需要详细询问过去的疾病史,用药的具体情况外,尚需要做以下检查:

1)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查:抗核抗体全套、风湿组套等;

2) 肝炎病毒全套检查;

3) 有无肝脾肿大;

4) 骨髓检查;

5) 其他:比如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治疗】

很多轻度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往往不需要特殊的处理。

1、 病因治疗,这是治疗的关键,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如根据利弊权衡分析,无法避免,则应密切监测病情,如有进展,及时处理。

2、 感染防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

3、 促进粒细胞生成,可应用B族维生素(维生素B4、B6)、利血生等药,也可使用中医中药,但疗效不确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疗效明确,可缩短粒细胞缺乏的病程,促进中性粒细胞增生和释放,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部分患者使用后白细胞会明显升高甚至超过正常高限,停药后会自行下降。

4、部分患者只有轻度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又无法找到明确病因者,往往无需特别处理,但需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的药物,接触相应物理化学因素,避免感染,并定期复查血常规。

本文是何静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