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颖杰 三甲
李颖杰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颞下颌关节弹响治疗心得

58199人已读

一般颞下颌关节弹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食硬物与难嚼烂食物,偏侧咀嚼习惯,关节盘移位或穿孔,关节囊松弛,内倾性深覆合(即上前牙几乎完全遮挡住下面的前牙,并往内面倾斜),情绪因素(工作或生活压力大,情绪急躁焦虑紧张,熬夜失眠)。

首先需要明确病因,不同病因造成的弹响治疗方法也有一定区别:

(1)内倾性深覆合:此类患者后牙咬合上后可见前牙几乎完全覆盖下前牙并内倾(如图1),一般前伸下颌后弹响可消失,CT片可观察到关节后间隙明显变小,因咬合因素使髁突处于靠后的关节空间位置(如下图2),可建议先进行3月的前导颌垫治疗,部分患者可完全消失,也确实部分患者没有改善。3月后不论弹响症状是否完全消失,可进行正畸矫正治疗(隐适美对于此类病例具有较好的效果)。

图1 图2

(2)关节囊松弛伴可复性盘移位:此类患者一般张口度可以达到5cm以上,开口末期弹响,建议叮嘱患者进行关节造影检查后一周内避免大张口,造影剂会对部分患者的关节囊起到收紧功能,一周后复诊时如发现弹响声音减小,张口度减小,可进行50%葡萄糖关节上腔注射治疗进一步收紧关节囊,部分患者造影效果较好,复诊时已将开口度降至3.8cm左右,即可告知患者无需进行任何治疗,1月内避免大张口即可;如果张口度减小后至正常范围依然伴随弹响,可进行前导颌垫治疗;如果造影无法将张口度减小,建议先尝试50%葡萄糖注射治疗,一周一次,待张口度恢复正常值后再视病情考虑前导颌垫治疗。

(3)可复性盘移位:弹响可出现在开口初,开口中,开口末,闭口初,闭口末。个人经验是开口初弹响,通过前导颌垫治疗效果较好,CT片中关节前间隙较大患者使用前导颌垫治疗效果较好,症状出现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4)关节盘穿孔:因每次髁突活动时经过关节盘穿孔的破损处而发出声,此类患者建议透明质酸注射治疗与稳定颌垫治疗,需注意:比弹响更需要治疗的是磨损破坏的髁突与关节盘,弹响声可终生伴随,影响不大。关节造影如图3。图3

(5)仅医生可用手指感知的请问弹响(关节盘移位感):密切观察病情,无需治疗,切忌进食硬物与偏侧咀嚼,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控制工作与生活压力,早入睡勿熬夜。长期观察弹响声音与频率无加重即表示控制良好,无需治疗。

(6)单侧髁突肥大患者的健侧也可能有关节弹响,原因为下颌骨向非髁突肥大侧旋转挤压了该侧的关节盘。诊断方面一般可见面部偏斜,下颌前牙中线偏斜至非髁突肥大侧,咬合平面偏斜,同时拍摄CT与关节造影,同样需要排除弹响是关节盘穿孔造成的声响,还需要进行骨扫描检测判断双侧髁突生长活性的差异,评估病情进展速度。治疗方面,18岁以下患者,可进行单侧垫高颌垫治疗半年左右,试图让短的一侧髁突有所生长,使双侧髁突顶至下颌体的距离差尽量减小,需注意咬合关系会随着长时间戴颌垫而紊乱,此为正常现象;18岁以上成年患者,如骨扫描结果示较长侧髁突活性/较短侧髁突活性>1.2,则建议立刻手术,进行髁突高位切除术,术后即会出现患侧后牙接触,余牙开合现象,术后一月需开始正畸治疗;如骨扫描结果示较长侧髁突活性/较短侧髁突活性<1.2,可根据患者对面相偏斜的在乎程度酌情手术,例如部分患者因面部软组织量较多(即脸上肉较多),非专业人士不易看出面部偏斜,可保守观察,戴稳定颌垫或前导颌垫,或无需治疗;如此类患者确实对面部偏斜很在意,同上可进行手术与正畸治疗。< p="">


最后需要提醒患者,关节弹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危害最小的症状,但将弹响声完全治消失却相当难,它可长期与您伴随(某些患者数十年)而不加重病情,不要因为每次进食与打哈欠时出现弹响而紧张焦虑,保守的观察也是值得推荐的,观察期间切忌进食硬物与偏侧咀嚼,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控制工作与生活压力,早入睡勿熬夜。当然也有从弹响(可复性盘移位)在几月内进展到无弹响却张口受限伴疼痛的症状(不可复性盘移位)的病例,此类需透明质酸注射治疗。

祝各位病友身心健康。

本文系李颖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颖杰
李颖杰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