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性幻听的治疗
音乐性幻听是幻听内容为音乐声或歌声,从外界传来为真性幻听,从脑内听到为假性幻听,典型表现是听到一支歌曲的一个片段,具有复杂而刻板的性质,经常是年轻时定期听到的熟悉音乐,病人对幻听中音乐的真实性有很强情感感受,并保持自知力。音乐性幻听可有或没有歌词,但不同于言语性幻听。音乐性幻听的终生危险性在精神分裂症为16%,在强迫症为30%。这种幻听对疾病的诊断没有意义。
⒈定位:当听觉传入通路(耳蜗-脑桥背部-丘脑-听放射-颞横回)的信号/噪音比率下降时,或初级听觉皮质(颞横回)与听觉联络皮质间的功能中断时,就引起听觉联络皮质通路的脱抑制兴奋,表现音乐性幻听。
偏测性。对音乐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个体,音乐性幻听与右侧听觉皮质相关联,而受过专业训练的个体,音乐性幻听与左侧听觉皮质相关联,看来语言优势半球与音乐性幻听的发生无重要关系。
⒉定性:精神分裂症、双相抑郁症、精神病性抑郁症、强迫症、脑动脉硬化、右半球中风、肿瘤、脑膜炎、癫痫、神经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阿尔茨海默病均可引起音乐性幻听。某些药物也能诱发音乐性幻听,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卡马西平、水杨酸盐类、苯丙胺、全身麻醉、曲马多、硫酸吗啡和羟考酮,以阿片为最强。
⒊易感因素:中-重度听力下降和社交孤独的中-老年妇女易感音乐性幻听,在英国,每7例听力下降病人就有1例患音乐性幻听,1/3的音乐性幻听老人患抑郁症,而抑郁症可加重社交隔离,社交隔离可引发音乐性幻听。
⒋表现:一是在现实中听到音乐,事后脑中就反复播放该音乐,类似听觉残迹;二是想到什么音乐,脑中就听到什么音乐,类似思维化声;三是安静下来,脑中会自动播放音乐性幻听,注意转移就暂时缓解。
⒌病程:多数音乐性幻听都是在听力减退较长时间后逐渐发生,少数是在耳鼻喉科手术和庆大霉素中毒造成的急性听力减退后不久发生的。在音乐性幻听出现后,一般是长期持续的。
⒍后果:有的病人只要听过什么歌,该音乐就在脑中反复回放,故不敢再听音乐;有的音乐性幻听干扰病人,以致听课都听不清。总体说来,音乐性幻听的恶性程度比言语性幻听为低,因为他们对音乐性幻听有自知力,不会引发妄想,不引起自语自笑和冲动攻击行为。
⒎评价:精神科医生应询问病人其有无社交孤独史和服药史,如伴有听力下降,请耳科会诊,如伴有一过性视觉障碍、眩晕、严重头痛、神经检查异常或颈动脉杂音,应请神经科会诊。
⒏鉴别:音乐性强迫观念是强迫性地想该音乐,想摆脱但摆脱不掉,并无真实的知觉体验;音乐性幻听是听到有音乐声,有真实的知觉体验。
⒐治疗:音乐性幻听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如能找到潜在的病因,则相应治疗的疗效较好,例如,有癫痫病灶的病人用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有效,抑郁症病人用抗抑郁药有效,严重听力下降戴助听器有效,药源性的停药有效。相反,如找不到潜在的病因,治疗有效的把握性就降低,文献最常报告的是服抗精神病药有效,另一些病人用抗抽搐药、抗焦虑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有不同程度地效果。喻东山(2017)遇到1例16岁双相情感障碍男性,主诉1.5年前脑中有音乐声,停不下来,反复播放同一音乐,下午上课时多,上午也有,晚上为少,即使考试时也在播放,影响注意力,只要听到音乐,心里就静不下来,无脑外伤史,核磁共振正常,无强迫史。曾有一个月左右脑子转得快,比较愉快,精力旺盛,睡眠5~6小时即够(平时需睡8小时),无情绪低落史,脑子转得快与听到音乐声无关,见到不喜欢的老师想说一句“老师好”,但说不出来,服用丙戊酸镁1000mg/d,奥氮平10mg/d,苯海索2mg/d,脑中音乐改善70%,但病人感是自发好转,未必是药物所致。调整为丙戊酸镁1000mg/d、利培酮2mg/d、苯海索4mg/d、氯硝西泮2mg/d,音乐声比奥氮平时改善70%,叫不出老师名字改善50%。
本文是喻东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