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狂的石头”
每次出门诊都可以遇到大量泌尿系结石患者,病房也有接近1/3的患者因为泌尿系结石入院,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居首位。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
泌尿系结石主要包括4个部位的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通常大家所说的“尿结石”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准确定位结石的位置,因为结石位置不同,治疗方式也会不同。同时根据结石的大小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所有经常会听到患者说:某某也是得的什么什么结石,为什么他不需要手术,我要手术呢?这其实就是根据结石的位置和大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不要盲目认为“尿结石”治疗很单一,其实真正从专业角度来说,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和你周围的患者没有太多可比性。
大多数泌尿系结石患者以腰痛和(或)血尿入院,通过泌尿系彩超初步考虑泌尿系结石后如条件允许尽量通过泌尿系CT3D或CTU进一步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及梗阻程度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式。
泌尿系结石对身体最大的危害是形成梗阻后尿液排出受阻导致肾积水,进一步会导致肾功能损害。有部分患者会说,我尿液排出很正常啊,和平时没区别。但人有两个肾脏,一侧受阻,另一侧仍会正常工作甚至代偿工作,所有单从尿量上无法感知,当然如果是双侧梗阻或者尿道结石堵塞,则会造成尿量较少甚至无尿。所有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式也会根据结石的梗阻程度来决定。
首先从肾结石说起,肾结石还可以细分为肾盂结石和肾盏结石(参照附图),大多数肾盏结石由于没有形成梗阻,不影响尿液排出,不会导致肾积水,可以暂时观察保守治疗。其实这类患者是最多的,很多患者体检发现小的肾结石,没有什么症状,问需要处理吗?这些小的肾盏结石完全是可以观察的,定期复查即可,平时多饮水,预防结石进一步长大。如果是肾盂结石导致肾积水,那肯定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如果没有肾积水,也要根据肾盂结石大小来决定具体治疗方式,包块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手术治疗。肾结石手术多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或经皮肾镜碎石术。
其次是输尿管结石,也是最多见的一类泌尿系结石,因为大多数输尿管结石会以腰痛症状就诊,或伴有血尿,且是那种剧烈的刀割样疼痛,即“肾绞痛”,肾绞痛并不一定就是肾结石,多为肾结石掉入输尿管形成梗阻所致,输尿管很细,结石通不过即导致疼痛,也印证了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这种情况下的输尿管结石通常不大(<10mm)。大的输尿管结石因为无法在输尿管移动反而疼痛症状不明显,但其梗阻更严重反而容易导致较大危害,临床上经常遇到一颗15mm左右大小的输尿管结石因为没有疼痛症状而未去医院复查,结果导致重度肾积水须切除一侧肾脏。所以不是疼痛越厉害结石就越大,不能仅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来评估病情,泌尿系结石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彩超,不要因为没有疼痛症状而忽略了复查导致肾功能受损。
很多急性肾绞痛患者做彩超仅仅提示“肾积水、输尿管上段扩张”,其实这就间接的提示了输尿管结石的存在,因为有些小的输尿管结石彩超无法探及,但直径约5mm的输尿管即便存在一颗小结石也会导致该侧输尿管的尿液排出受阻而造成肾积水,这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通过泌尿系CT3D或CTU来明确了。
输尿管结石根据大小分为三类:直径<5mm的结石、直径为5~10mm的结石以及直径>10mm的结石。98%小于<5mm的结石可以自行排出。直径>5mm的结石则需要根据CT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甚至手术治疗。但输尿管结石保守观察的时间多不超过2个月,以免梗阻时间长导致肾积水加重损害肾功能,不论什么部位的输尿管结石如超过2个月未排出,建议尽快采取手术治疗。
根据输尿管结石所在部位不同手术方式也会不一样,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以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多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必要时可能选择开放手术,但多以微创手术为主。
最后就是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多见于男性患者,膀胱结石通过彩超即能诊断明确,可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或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术。尿道结石可通过尿道平片诊断,多须急诊手术治疗。对于老年男性患者,膀胱结石多由于前列腺增生梗阻所致,治疗膀胱结石的同时可能需要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喝水,如果术后留取结石标本可以做结石成分分析,进一步可以通过饮食调节来预防结石复发。泌尿系结石患者建议每3-6月复查一次泌尿系彩超,如果合并肾积水或肾积水加重则要进一步行CT检查。
本文系黄慧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黄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