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锦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继承与弘扬祖国的瑰宝中医学

发表者:聂锦山 人已读

记得小的时候生病,几乎没有输液挂水或者肌注药物。当拉肚子了,就用做饭后锅里剩下的锅巴,再给它加把火给他烧成“黑锅巴”,加上水,放点茶叶,煮上一会儿,好了以后加点红糖,“黑锅巴汤”不苦、香香的、口感好,止泻作用杠杠的!小孩夏季发热时,就在房前屋后找到荷叶、丝瓜叶、冬瓜叶、淡竹叶、紫苏叶做成的“五叶汤”,清香可口又有很好的退热作用。我生命中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小的时候得了现在所说的颈部淋巴结炎,外婆就到山坡去找开着蓝紫色小花的夏枯草回家给我煎汁当茶喝,过一段时间,颈部肿痛的结节真的消失了。其实这些民间很多灵验治疗方法是辈辈人口口相传的生活经验,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并经过总结、理论化,历经千年沉积形成了就在我们身边还在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的中医学。

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位朋友的岳母因为妇科的肿瘤进行了化疗,化疗后出现了满口的口腔溃疡,影响进食,疼痛难忍,曾在多家医院医治,但效果不好,向我咨询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医治,我告诉他有一个临床验证疗效不错的中药小方可以试试,其实就是有三味药组成的一个小药方:五倍子、蒲黄、生甘草,用这三味药做成含服的汤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药只用了一天一夜以后口腔溃疡就很神奇的愈合了。他把这个小药方推荐给其他有口腔溃疡的人,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这一件小小的事例彰显出我们国家的瑰宝中医药的魅力,治疗作用是确切有效。

我国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毛主席并发出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当年许多全国有影响的医生,包括张孝骞、吴英恺、林巧稚等等,都以不同方式地参加了学习班,并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技术为人民做出卓越的贡献。

西医的确能解决不少问题,有它的优势所在。中西医有很好的互补优势,而且我们必须要肯定中医学在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历史过程中所起重要作用。西医发展至今不过150年,历史上发生过几百次大瘟疫,欧洲曾出现过多次因为瘟疫而导致的许多城市倾城倾国的灭亡,而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没有发生过欧洲等地那种大规模的人口死亡,这无疑是中医的功劳。2015年底,瑞典国王向屠呦呦教授颁发诺贝尔奖证书,世界顶级的医学科学成就奖,这是世界对我们中医学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屠教授是注意与理解了《肘后备急方》里那句有关青蒿治疟的论述,在艰苦卓绝的研究中提取了青蒿的有效药理成分青蒿素,让世界上无数被疟疾袭扰的人类摆脱了疾苦。也让那些声称中医无用论,要取缔中医学的人闭上了嘴巴。

目前在国内外,西医学已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因此主动到中医这里“拿来主义”,比如抗生素的滥用引起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是当今西医界学面临的世界级的难题,但即使是无药可用的局面之下,在合理的选用中药进行治疗处理,仍然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

虽然中医就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的老百姓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中医是不可能给一个具体的西医的病名开中药的!比如说某某肿瘤,或拿张胃镜报告或超声报告请医生帮开副中药治疗一下,这样情况在中医医师看来这是荒谬的。中医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舌苔,脉搏通过“望、闻、问、切”来辩明寒热虚实后才能论治的。其实中医学并不是经验医学,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形成的严谨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我国古代,受到了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战国至三国这七八百年间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称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神农本草经》完成了用药经验的积累向“中药学”经典著作的飞跃,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则代表了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和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从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形成,一方面指导着临床,一方面根据临床的实践结果不断的完善发展。中医的基础理论从建立起,历经大量的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临床-基础理论-病机”的理论体系,而不同于西医的从“解剖-生理-病理-临床”的体系。几千的沉淀与积累的中医学价值无法用刚建立才150年历史的西医理论体系去评价的。

现在我们国家与政府非常重视祖国瑰宝中医学的生存与发展,在制度与政策上大力扶持与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并挖掘与铺垫适合中医药发展的道路。我们需要继承与弘扬国粹的中医学,中医学也将继续担当着捍卫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身体健康的重任。

本文是聂锦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