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聂锦山
聂锦山 主任医师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如何呵护您的肝,远离脂肪肝

7147人已读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周围的大肚皮的人们越来越多了,同时检查出来是脂肪肝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脂肪肝是怎么形成的呢?

肝脏是指代谢的重要场所,在脂肪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运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肝细胞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或转运脂肪入血的能力减退,肝细胞内就会堆积大量的脂滴,形成肝脂肪变。若将肝组织切片染色,若在光学显微镜下出现5%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即可诊断为脂肪肝。脂肪肝是肝内异常积聚的脂质主要是甘油三酯。

脂肪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包括妊娠急性脂肪肝,丙戊酸钠、四环素、水杨酸等药物中毒,Reye综合征等。慢性脂肪肝的病因包括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药物性肝损害,中毒性肝损害,还有遗传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等等。

在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度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非酒精脂肪肝是导致肝脏酶学指标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在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喝多卵巢综合征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患者中尤为多见。

脂肪肝有什么症状与危害呢?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全身疾病累及肝脏的一个病理改变

酒精性肝病可分为几个阶段,初期为酒精性脂肪肝,继而逐渐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无症状的肝肿大重者可出现门静脉高压和腹水,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均可并发肝内胆汁淤积、低血糖、门静脉高压和溶血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在50岁左右,出现症状常于60岁前后死亡,早期常无明显不适,以后逐渐出现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表现,如体重减轻,食欲减退、腹痛、乏力、倦怠、发热、黄疸、牙龈出血、肝脾肿大等,与其它病因所致的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很高,就应该没患者还可以有酒精依赖酒精戒断以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如末梢神经炎、口角炎、舌炎、皮肤瘀斑,也可因为大量饮酒猝死,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之一。一般地说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肝病进展缓慢10到20年内发生肝硬化的比例很低,仅为0.6%到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年到15年内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5%到2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其中40%到62%的人在5到7年内出现并发症,如肝细胞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期寿命缩短,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肝癌、肝衰竭等,主要发生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特别是并发肝硬化的患者中,

脂肪肝会合并哪些疾病呢?这也是它的危害所在!

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和二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显著增加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肺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另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二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21%到45%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而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高达42%,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心血管心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而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统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胆石症的发病风险比健康人群增加2.5倍,约55%的胆石症患者合并脂肪肝,并通常先有脂肪肝,然后出现胆囊胆固醇结晶和胆囊结石,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主要源于高脂肪膳食、高热量膳食,以及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关系,脂肪肝可能是胆石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另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病发生率增加,主要表现为肾小求滤过率下降,尿微量白蛋白增加。

什么是肥胖,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这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引起来的以脂肪组织增多为特征的危害健康的慢性疾病发生机制,当我们体内脂肪蓄积过多,男性体内脂肪含量大于25%,女性体内脂肪大于30%即可诊断为肥胖,临床上应用体质指数BMI来判断超重和肥胖,计算公式是:体重/身高2(Kg/m2),原发性肥胖的诊断标准体脂只做大于25Kg/m2或者体质指数未达标准,但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大于3厘米或者腰围超标成人成年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成人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

代谢综合征,主要包括: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压升高和高血糖。此外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综合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铁超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都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具备以下三项或三项以上条件者,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1、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2、高血压、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两小时后血糖≥7.8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需要≥130/85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空腹血清甘油三酯≥1.7mmol/L。

5、空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


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脏的表现,代谢综合征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代谢综合征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脂肪肝如何治疗?

我们必须认识到脂肪肝是病,不是亚健康,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若不及时减少饮酒量,饮酒20年以上的人将在10年内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虽然进展缓慢,10余年内只有1%的患者发生肝硬化,但随访5到10年内发生代谢综合症、二型糖尿病、冠心病的概率较普通人显著增加,因此,一旦发现患有脂肪肝,切勿不当回事儿,应及时到医院去诊治,

脂肪肝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坚持以植物性饮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热量来源以粮食为主的中国传统膳食方案,避免西方社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结构的缺陷,防止热量过剩,预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发生,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饮酒或戒酒,一日三餐定时适量早餐,要“早餐吃饱、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吃多、吃得快、吃零食、吃甜食、吃夜宵,以及把含糖饮料当水喝等不良习惯,以免热量摄入超标和扰乱机体代谢稳态,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建议中等量的有氧运动,人体对多余热量的利用除了转化为脂肪储存外,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在肥胖特别是内脏型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有时比摄食过多更重要。要预防脂肪的脂肪肝的发生,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每周坚持参加150分钟以上中等量的有氧运动,并持之以恒,同时避免久坐少动的不良习惯,谨慎的选用各种中西药物,使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用药不当,极易造成包括脂肪肝肝酶学指标异常在内的药物性肝损害,必须用药时严格掌握指征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长期应用四环素、糖皮质激素、合成雌激素、三苯氧胺等药物,另外要定期健康体检,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家族史者,应加强自我的保健意识,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便尽早发现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病情的进展,

脂肪肝的药物治疗过程须注意哪些问题?

(1)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单纯针对某一发病机制的药物难以治愈,脂肪肝及其伴随疾病除非能够早期从源头上解决热量过剩和酒精滥用问题,而在合并明显炎症和肝纤维化时病因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成功减肥喝坚持戒酒,也难以保证脂肪肝患者完全康复,理想的治疗对策为:早期干预、长期治疗、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2)慎用减肥药,目前全球暂无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对于顽固性重度肥胖,特别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而言,减肥手术可能是不错选择。目前市场上很多减肥药,或保健品往往含有利尿剂、泻药、膨胀剂、甲状腺素,甚至中枢性食欲抑制剂,不良反应远远超过短暂获得的减肥效果,因此,减肥药千万不能乱用,更不能常用和多用,

(3)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升高,不要急着降酶(!!!),很多患者是因为体检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到医院就诊的。经经医院的相关检查,诊断为脂肪肝,因此会引起脂肪肝患者的担忧,此类患者会要求医生尽快的将转为恢复正常,其实多数患者并不真正需要这些降酶药物的治疗,通过服用降酶虽能迅速的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不大,这些药物虽然能够将酶,但不能够治愈脂肪肝,若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病因没有去除,一旦停药,肝酶就很快会反跳。其次,这个药我虽然能够迅速降酶,但可能掩盖疾病的真相,遇到一些患者,误以为病情改善,从而忽视了戒酒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减肥等基础治疗的必要性,另外,由于脂肪肝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的特点是“低水平、长时间、难治愈”,部分脂肪肝患者即便是用了降酶药物肝酶水平仍然不为所动。

让脂肪患者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或者不反跳,最重要的措施还是要去去除病因,如戒酒、减肥等。对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而言,只要将体重减轻10%以上,血清转氨酶多数能够恢复正常。


最后送大家一句金玉良言:控制饮食、限酒、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才是治疗脂肪肝的基石!其次才是药物治疗,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控制脂肪肝进展,以及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改善预后也具有肯定的效果。

(《正确认识与治疗脂肪肝》撰写参考了范建高、庄辉的《科普版中国脂肪肝肝防治指南》)

本文系聂锦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聂锦山
聂锦山 主任医师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