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梗阻患者关注问题及解答
1、什么是肠梗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时,统称为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
2、肠梗阻症状?
尽管肠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发病的缓急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腔则是一致的,因此肠梗阻具有共同表现:即腹痛、恶心呕吐、腹部饱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症状。
3、肠梗阻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
(1)胃肠减压:目的:A减少胃肠道内积留的气体、液体,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循环的恢复,减少肠壁水肿。B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从而减少细菌移位及毒血症的发生。C减轻腹内压,改善因膈肌抬高而导致的呼吸与循环障碍。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不论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都是极其重要的措施。
(3)抗感染:肠道内以厌氧菌及杆菌为主。肠梗阻后肠壁循环障碍,粘膜屏障受损而有肠道细菌易位,或是肠腔内细菌直接穿透肠壁至腹腔内产生感染。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或氨基甙类抗生素及甲硝唑,防止细菌感染及移位,减少毒素的产生。
(4)其它治疗:中医疗法。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予以“大承气汤”口服,起到攻下导泻作用。胃肠减压后,由胃管内注入石腊油并行夹闭,起到润肠、导泻作用。
2、手术治疗,去除病因,解除梗阻:适应症:A各种绞窄型肠梗阻。B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C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
4、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
1)单纯解决梗阻手术:如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出异物、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等。
2)肠切除肠吻合术:如肠管因肿瘤、炎症性狭窄等,或局部肠袢已经失活坏死,则应作肠切除肠吻合术。
对于绞窄型肠梗阻,应争取在肠坏死以前解除梗阻,恢复肠管血液循环。但是否切除,切除多少,常是手术医生感到困难之处。当不能肯定有无血运障碍时,一般以切除吻合为安全。但当有较长段肠管扭转时,如贸然切除将影响病人将来的生存质量。为此应认真判断肠管有无活力。如在解除梗阻后有下列表现,说明肠管已无生机:1)肠壁已呈黑色并塌陷;2)肠壁已失去张力和蠕动能力,肠管麻痹、扩大、对刺激无收缩反映;3)相应的肠系膜中、末小动脉无搏动。
如有可疑,经检查有以下表现时,说明肠管有活力:A肠管的颜色转为正常,肠壁保持弹性并蠕动活跃,系膜动脉搏动,准确率达90%以上。B应用超声多普勒沿肠管对肠系膜缘探查是否有动脉搏动,准确率达80%以上。C从周围静脉注入荧光素,然后以紫外线照射,如有荧火出现,表示肠管有生机,准确率可达100%,甚至仅0.5mm2的缺血区也可被显示出来。
3)肠短路吻合手术:梗阻的部位切除有困难(如肿瘤向周围组织广泛侵犯,或是粘连广泛难以剥离),但肠管无坏死现象,为解除梗阻,可将梗阻部远、近端肠管作短路吻合,旷置梗阻部位。但注意旷置的梗阻部的近端肠管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盲袢综合症。
4)肠造口术或肠外置术:当梗阻部位的病变复杂或病人的情况差,不允许行复杂的手术,可在梗阻部的近端肠管作肠造口术以减压。主要应用于低位肠梗阻,如结肠梗阻,以后二期手术再解决梗阻处病变。
小肠:可采用插管造口的方法,在膨胀的肠管上切一小口,放入吸引管进行减压。注意避免肠内容物污染腹腔及切口。造口管宜稍粗些,以防堵塞,行遂道式包埋造口,以防肠管愈合不良。
结肠:因结肠内有粪便,宜做外置造口,否则不能达到有效的减压。因远端有梗阻,应采用双口术式。
5、肠梗阻手术治疗费用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因患者年龄、伴发疾病、肠梗阻的原因不同而不同,其手术治疗费用亦差异悬殊,并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和医院级别的不同。一般情况在三级医院费用在3-5万左右;
6、肠梗阻术后饮食禁忌:
(1)术后2-3天内禁食;
(2)手术后3~4天,肛门排气后,提示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此时可给以少量全流饮食。
(3)手术后5~6天后可改为少渣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辛辣食物;不能吃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更不能吃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黄豆芽、洋葱等均不宜食用;宜吃半流饮食,如面条、馄饨、小米红枣粥、包子、面包、苏打饼干、烩豆腐、清蒸鱼、烩鲜嫩菜末等;应多吃些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
少吃含淀粉大的食物,如土豆、芋头、粉丝、粉条、红薯、凉粉等;
忌食鸡肉、火腿、鸽肉以及各种蔬菜的汤类。忌粗糙食物及油腻食品:此物即使煮的很烂,也不能操之过急。
忌食发物:即使术后拆线,也应禁食狗肉、雀肉、笋干、大葱、南瓜、香菜、熏鱼、熏肉、辣椒、韭菜、蒜苗、淡菜等。
7、肠梗阻的发病原因:
⑴肠腔堵塞:比较少见,主要如粪块,寄生虫,大胆石,异物等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
⑵肠管受压:肠粘连是常见的产生肠梗阻的肠壁外病变,如粘连带压迫,亦可由肠管扭转,嵌顿疝或肠外肿瘤压迫等引起。
⑶肠壁病变:通常是先天性的,或是炎症、肠壁肿瘤引起,如先天性肠道闭塞,炎症性狭窄,肠套叠、肠肿瘤等引起。
(4)肠麻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肠道菌群失调、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
(5)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发肠麻痹,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即血运性肠梗阻。
1、肠梗阻可以治愈吗?
肠梗阻是否可以治愈,主要依据肠梗阻的病因以及治疗方式来决定,以下情况可以治愈:
1、因粪石、寄生虫、胆石、异物等堵塞肠腔引起的肠梗阻,如果手术切开肠腔,取出阻塞肠腔内异物,肠梗阻基本可以治愈;
2、因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等肠壁外病变引起的肠梗阻,如果手术解除肠梗阻原因,肠梗阻基本可以治愈;
3、部分肠壁病变,如炎症性狭窄、肠壁早期肿瘤、肠套叠、肠息肉等,如果手术可以完全切除病变肠,肠梗阻也基本可以治愈;
4、因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肠道菌群失调、腹部大手术后,腹膜后血肿或感染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解除病因,肠梗阻也基本可以治愈;
2、肠梗阻术后护理方法?
1)手术刚刚结束后6个小时内需平卧位,头转向一侧,直至清醒;
2)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变化,有情况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3)在病人翻身时注意身上各种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输液管、吸氧管等保持通畅,不要拔掉或压迫,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情况及液体是否走空或回血;
4)如果病人术后伤口疼痛需向医护人员汇报处理,建议术前向麻醉医生要求术后携带止痛泵,减少术后患者不适,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5)患者清醒后取半卧位,使腹肌放松,改善呼吸,减轻腹胀。同时使腹腔内炎性渗出物积聚在盆腔,便于局限和引流。
6)协助按摩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以防静脉血栓发生;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如病情平稳,术后24h可开始床上活动,3d后下床活动,以促进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
7)清醒后帮助病人拍背咳痰,如果是开腹手术同时需要保护手术切口,以防伤口裂开;
8)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注意患者的排气、排便时间,在医生查房时及时汇报;
9)最好向医、护人员学会给患者打腹带,如患者有造瘘口,需学习造瘘口的护理;
10)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按肠梗阻术后饮食要求
进食进半量流质,进食后无不适,3d后改半流质,10d后进软食。
3、如何预防肠梗阻?
1.清除手套上的淀粉、滑石粉、术中不遗留线头、纱布、棉花纤维等。
2.减少缺血的组织,不作大块结扎,有缺血的部分,以大网膜覆盖,即使有粘连产生,已有大网膜相隔。
3.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及时治疗腹腔内炎性病变,防止炎症的扩散。并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轻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4.无菌操作,减少炎性渗出,保护肠浆膜面,关腹前将大网膜铺置在切口下防止肠管与腹壁切口粘连。
5.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避免造成阻塞性肠梗阻。
6.腹部术后早期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粘连,预防粘连性肠梗阻。
7、肠袢排列固定术:为了防止粘连性肠梗阻在手术治疗后再发,可采取肠排列的方法,使肠袢呈有序的排列、粘着,减少复发机会而不致有肠梗阻。
8、肠内置管的方法:用肠梗阻减压管自胃或上部空肠造口放入肠管内,一直经回盲部送入到升结肠部,然后将肠管作有序的排列。由于胶管的支撑作用使小肠不成锐角、扭转、易位,经12-14天,待肠袢相互粘连固定后再拔除,起到永久性排列固定的效果,方法简便。
4、肠梗阻的危害:
1)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部饱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2)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胃液、胆汁、小肠液共计6000-8000ml,胃肠道的分泌液在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几乎全被肠管吸收。在肠梗阻病人这些液体不能被吸收而潴留在肠腔内,导致体液在第三间隙的丢失,引起水、电解质的丢失及酸碱失衡,血容量减少及血液浓缩。
3)感染和中毒:梗阻以上的肠腔内液体的积聚,引起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多种强烈的毒素。肠梗阻引起肠粘膜屏障障碍,细菌和毒素透过肠壁,渗透至腹腔内,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当这些毒素通过腹膜吸收到门静脉系统后,引起全身性感染症状,尤其在低位肠梗阻时更明显。
4)肠绞窄坏死、肠穿孔:梗阻持久时肠壁张力升高,会发生肠壁的血循环障碍,继而出现肠坏死、肠穿孔。
5)休克,甚至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a严重的缺水、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b由于严重的腹膜炎和全身性感染,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6)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1肠腔膨胀,腹压增高,膈肌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内气体交换。
2同时因腹内压力增高,影响下腔静脉回流,加之血容量不足,至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本文是康春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