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穆军升 三甲
穆军升 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结构性心脏病外科中心

老龄患者主动脉瓣下狭窄合并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伴反流

2161人已读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心慌憋气伴胸疼1年,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双下肢有轻度水肿。心电图示:正常窦性心律。胸片示:两肺纹理清晰,左室增大,心胸比率0.56,两膈面光滑,膈角可辨。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下探及半环形膜性结构,范围约42*6mm,前室间隔基底段增厚,最厚处18mm,凸出左室流出道,上述因素导致主动脉瓣下狭窄,最窄处内径8mm,CDFI:局部血流五彩镶嵌,CW测局部血流速度:388cm/s,压差68mmHg。主动脉瓣三瓣缘增厚,回声增强。CW:主动脉瓣上流速:336cm/s,压差32mmHg。CDFI:舒张期主动脉瓣下见少量返流信号。其它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主动脉瓣下狭窄。2.左室肥厚,室间隔基底段为著。3.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伴反流。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种检查,明确诊断和手术适应症,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14年3月行主动脉瓣下狭窄切除术。常规消毒,全身麻醉,胸部正中切口进入心包腔,建立体外循环,中度低温,升主动脉前壁作横切口,探察主动脉瓣叶结构正常,关闭良好。用小钩轻轻拉开主动脉瓣,可见瓣下狭窄环,狭窄环为呈环形的隔膜,范围约60×8×5mm,围绕左心室流出道(图1)。首先从室间隔侧找出内侧缘,继续向后、外沿环,轻轻提起狭窄予以切断,向两侧剪除增厚的狭窄环,在左室隔侧切除时注意勿损伤室间隔,以免造成穿孔,另外勿损伤传导束。切除室间隔表面的隔膜时要表浅,不应过深。尽可能的切除纤维性增厚的狭窄组织,切除后左心室流出道可顺利通过示指。术中要注意勿损伤主动脉瓣,手术全程均应注意勿过度牵拉主动脉瓣,以免产生关闭不全。

术后病理检查:切除狭窄环组织大体标本约50×7×3mm,病变组织呈纤维组织增厚,玻璃羊变性钙化;有部分心肌细胞组织萎缩变性。病理诊断为主动脉瓣下狭窄。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术后7天痊愈出院。术后7天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良好,心脏未见异常。心电图为正常窦性心律。心脏平片示正常心影大小。

讨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在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的病例中约占3%-8%,仅次于主动脉瓣狭窄,不包括特发性肥厚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它有两种常见的类型:1.局限型动脉瓣下狭窄,又包括隔膜样瓣下狭窄,是主动脉瓣下约1.0-1.5cm有纤维性隔膜造成狭窄,和纤维肌隔样瓣下狭窄。2.弥漫型主动脉瓣下狭窄,是左心室流出道肌肉弥漫型增厚造成的管状狭窄,又称为隧道性瓣下狭窄。本病常合并其他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瓣畸形,合并主动脉瓣狭窄最多见约占50%-60%[1]。本例为局限性动脉瓣下狭窄,同时合并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伴反流。

关于本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由先天因素或心肌异常肥厚引起。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是1种少见的先天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在正常发育情况下,心球大部退化,其左侧部分则融入右室漏斗部,如果因任何原因导致心球未能退化则产生瓣下阻塞。

主动脉瓣下狭窄病例,主动脉瓣大多正常,呈三瓣叶型。有的病例瓣叶稍增厚,或并有轻度关闭不全。少数病人可兼有双瓣型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心肌呈现高度向心性肥厚,心内膜下血供不足可引致心肌纤维化。有时心室间隔心肌肥厚程度较左心室后壁更为显著,易与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相混淆,主动脉瓣下纤维狭窄约有1/3病例伴有其它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常见者有心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弓中断,动脉导管未闭、法乐四联症、心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或右心室流道狭窄等[2,3]。

手术指征:无症状的婴幼儿不需外科治疗,只有当狭窄处收缩压力阶差>50mmHg,心电图表现为严重的左心室肥厚、劳损,或继发感染件心内膜炎时才应行外科治疗。发生左心衰竭和猝死者多有合并畸形,应积极手术。有学者认为局限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加重,随手术年龄的增长,合并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及程度均增加,所以认为诊断一经确定均应极手术治治疗[4,5]。

一般本病发生在婴幼儿,即进行手术治疗。本病例为老年患者,主动脉瓣下重度狭窄合并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伴反流病例,主动脉为正常三叶,未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考虑为随年龄增大,瓣下纤维组织持续增厚,同时引起继发性室间隔肌肉增厚,使左室流出道狭窄,同时,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伴反流,加重病情发展。由于狭窄持续发展,出现明显心慌气短症状,严重影响生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完成纤维狭窄组织环,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完全消除临床症状。虽然患者为老年60岁,临床上进行手术矫正畸形仍然安全可行。

穆军升
穆军升 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结构性心脏病外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