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术后如何佩戴腰部支具(腰围)?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术后除了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外,腰部支具(腰围)通常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工具,对患者可以辅助保护或作为肌肉运动感知提示器,能够有效的限制腰椎的过度活动,直到脊柱力量与痉挛得到改善。选择什么样的腰部支具(腰围)?佩戴多长时间?这是术后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腰部支具(腰围)的功能、作用机制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在腰椎的各类手术中,肌肉、筋膜、韧带、椎间盘组织及骨性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腰部支具(腰围)的原则与长腿石膏相似,限制活动可以促进愈合。内固定可对脊柱施加应力,腰部支具(腰围)也可以从远处施加应力,支具越长稳定性也越高,可以有效的限制过伸、过屈和侧弯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旋转和平移。通过支具与皮肤接触点的压力来提醒患者维持一个较好的脊柱力线并限制不安全的身体活动,还可以通过向患者的朋友或家属传导不要过多接触的信号,或提醒患者避免做危险的活动限制负荷。穿戴标准的腰部支具(腰围)能机械卸除脊柱的负载,增加脊柱的功能直径,流体压迫(增大的腹压能减除病变椎间盘部分机械负荷,直到椎间盘被足以承受该负荷的疤痕组织取代)达到去除椎间盘压力、减轻腰椎前凸(扩大椎间孔)、避免引起疼痛的运动、支撑躯干肌肉。
二、选择什么样的腰部支具(腰围)?
现在有许多医疗器械厂家,制成了各式腰部支具(腰围),具有轻便、结实、佩戴与拆卸方便等特点,供不同体型及不同要求的病人选择,某些厂家还可随不同病人的要求而量身定做,此类腰部支具(腰围)因品牌、材质不同,价格在数百至三、四千元之间。有的腰部支具(腰围)比较软比较窄,保护支撑力度不够。腰部支具的宽度应在胸肋下缘至腰骶部之间,后侧曲度不可过大,应选择平坦或略向前凸者为宜,尽量选择硬的,有钢条或塑料板的,这种腰部支具(腰围)的支撑作用更好。下图是某厂家取模定制的板式腰部支具,费用在3千元左右。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三、术后腰部支具(腰围)需佩戴多长时间?
建议腰椎术后佩戴腰部支具(腰围)三个月,佩戴时间过短,不利于腰背部软组织、筋膜、椎间盘纤维环的修复。佩戴时间过长,可引起腰部肌肉萎缩,腰部僵硬。最新国外文献研究提示术后腰部支具(腰围)佩戴4-6周与6-8周的疗效相当,当然如果康复情况欠佳,适当延长一两个月也行。要求佩戴时松紧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整个佩戴期间不能太松与过紧。佩戴时间:患者夜间(睡眠)躺下时不需要佩戴腰围,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白天如吃饭、走路、坐着看电视、上厕所、上班都需要佩戴腰部支具(腰围)。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时,因是在床上或垫子上锻炼,故也建议患者解除腰部支具(腰围)后再练习。“佩戴腰部支具(腰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戴腰部支具(腰围)”在刚去掉腰部支具(腰围)的一段时间里,某些病人会感觉腰背肌肉力量欠佳,会感觉到困累或吃不住力,建议患者此时可逐渐减少白天佩戴的时间,只要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时间,并科学锻炼腰背肌,腰背肌的力量会逐渐恢复正常。只有强壮的腰背部肌肉,才能抵抗疲劳,有利于恢复和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形成肌肉腰围”。
本文系张晓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张晓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