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皮跳灾还是跳财,源自面肌痉挛的祸害。
通俗有种说法叫“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所以有些人右眼皮跳的时候就担心坏事降临,左眼皮跳的时候就琢磨低头捡钱外加买彩票。其实不然,如果你的眼皮总是不听话,每天都要跳上很多次,而且越来越频繁,持续一月还不好,那就该去看看眼科或者神经科了,不管是一只眼睛跳,还是两只轮流跳。如果你的眼皮一刻不停地跳,两周就该去看医生了。
现代医学里的眼皮跳,学名叫“眼睑震颤”,也称“眼睑痉挛”,是控制眼睑肌肉的神经(VII面神经)的非正常兴奋,引起部分眼轮匝肌肌纤维在短时间内收缩颤动,甚至带动皮肤的跳动。
一般来说眼皮跳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大部分眼皮跳是生理性的,常表现为:一次性发作,一会儿左边跳、一会儿右边跳,单侧较多;发作时间短,一次发作常常只有几秒到几分钟;持续时间不等,短则几个小时,长则三四天间歇发作;跳动的频率非常不规律,程度不严重,一会儿会自动恢复。
这种生理性眼皮跳多由疲劳、用眼过度、强光刺激、受凉、精神刺激、情绪紧张与恐惧、服用某种药物、头面部受压迫、睡眠不足、烟酒过度、看书或看电视时间过长等因素引起,而非疾病引起。
病理性的眼皮跳就要小心了,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眼皮跳伴随眼睛发红、酸涩且流泪,这种情况大多由眼睛的炎症或者其他病变导致,不适感也只局限在眼睑周围,没有扩大到面部其他部位的趋势。
二是持续跳个不停,甚至都没法看东西,更有严重者伴有面部肌肉和口角的抽动,这种持续性跳动往往是面神经自身炎症或面神经通路受压或其他刺激(外伤、手术、肿瘤等)所致,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无法看清东西,如果持续较长时间没有缓解,就要来看神经科了。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该病发病率为1/10万,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对于其病因学,“神经短路学说”较多的被临床医生所认可,主要表现为面神经支配肌肉的发作性、非随意性抽搐,最常累及眼睑(眼皮跳),也可累及面颊、口角肌肉,发作严重时患侧眼裂缩小,口角受牵拉歪斜。常在疲劳或紧张时出现,安静和入睡时常常减轻或消失。
面肌痉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面肌痉挛占绝大多数。原发性面肌痉挛绝大多数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段受到异常行走的血管压迫所致。继发性面肌痉挛比较少见,可以由于桥脑小脑角区的肿瘤、血管瘤、囊肿、外伤,或者由于脑干脑炎等病变所致。常常伴有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按Cohen等制定的面肌痉挛强度分级。0级:无痉挛;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自行走困难。神经系统检查除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常用治疗方法如下:
首选药物治疗,但常常效果有限,容易产生耐受性而无效,病人症状复发不得己而加量,药量过大则副作用较大。常用药物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副作用小一些)氯硝西泮、巴氯芬、镇静药等。
其次是肉毒素注射:肉毒素注射只能获得短期疗效,一般3~6个月复发,需反复注射,部分患者反复注射后效果逐渐减退,并可出现眼睑下垂、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面瘫症状,一定要慎重!
能根治的就是微血管减压术了,这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属于较低难度的一类手术。微血管减压术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术后有效率达98%左右,复发率只有5%左右。
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患者耳后发际内,做一个小切口,开一个小骨窗,找到压迫面神经的血管后,将相关血管与神经分开,并在两者间垫入适当的材料即可。手术的安全系数较高,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可以恢复如正常人,但很少数的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面瘫、耳鸣、听力减退、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死亡率很低或接近于零,约在0.5%以下。
因此,眼皮跳,治疗要趁早,避免面瘫才不至于跳成灾。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能够根治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唯一方法,疗效好,安全系数高,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治愈。但是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去大的神经外科中心治疗,选择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才能提高治愈率,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最后提醒一下,小心网上的虚假广告宣传。


本文是纪祥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