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前列腺癌?
什么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是男性体内长在膀胱之下的核桃形器官,是负责制造精子的男性器官。前列腺癌指的是长在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多数前列腺癌的恶化一般相当缓慢,但也有急性病发的病例,而且癌细胞可扩散到人体其它部位,如骨和淋巴结。
根据新加坡癌症注册局的中期报告,在2006年至2010 年期间,前列腺癌在新加坡性所面对的普遍的癌症中排名第三。过去5年,本地每年有超过500人被诊断出患上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症状
在很多病例中,前列腺癌病人都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医学界相信,高达八成的男性,在80岁时才会患上前列腺癌。由于许多病例都是慢性病发,不少患者其实会因为其他老年疾病病发而逝世,临终时也不知自己其实患有这类癌症。
当前列腺癌进入晚期时,病人可能面对的症状包括体重下降、盆骨痛、背部或臀部痛、排尿困难,如有灼伤和疼痛的感觉、无法正常排尿、尿液带血等。
前列腺癌的诊断
早期前列腺癌的检查
直肠指检(DRE)– 医生可以进行这项检查。医生戴上手套后将手指插入肛门进行直肠检查,他可能感觉到前列腺处有肿块或异物的生长。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 – 前列腺特异抗原是一种主要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蛋白分解酶。这项检测是测试血液里的前列腺特异抗原含量,含量越高,越可能患上癌症。不过,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含量也可能因为其它因素而被推高用以诊断前列腺癌的检测
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 如果被怀疑患上前列腺癌,医生会进行活体组织切片,即取出一小部分的受影响器官组织做进一步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医生会进一步为病人进行骨骼或盆骨电脑扫描,以确定癌症的扩散范围和严重程度。
经直肠超声检查– 通常在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时进行。医生在超声波影像的引导下,把针刺进怀疑有肿瘤生长的前列腺部位,抽取肿瘤组织样本
确诊患癌后的检验
前列腺特异抗原指数– 确定是癌症后,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指数可以协助确定癌症的严重程度。如果前列腺特异抗原指数少过每毫升20纳克,那代表癌细胞未扩散到离前列腺较远的身体部位;如果指数超过每毫升40纳克,则代表癌细胞极有可能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癌细胞转移的检验– 如果活体组织检查显示癌细胞存在,医生将为病人进行其他检测,确定癌细胞的扩散范围。通过骨骼扫描和X光可能显示癌症是否已侵入骨骼。电脑断层成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癌细胞的确在位置。
前列腺癌的分级
医生利用显微镜研究前列腺癌细胞,依照癌细胞的组织密集程度,以格里森(Gleason)系统分级:
一级: 癌细胞组织与正常的前列腺细胞组织相似。
二至第四级: 部分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但也有一些细胞组织开始出现异样,细胞的样子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五级: 癌细胞的图像及其生长模式非常不正常。
前列腺癌的受影响部位通常有超过一个级数的癌细胞发展,因此,医生通常给癌细胞最多的两个部位分级,再把两个分数加起来,取得二至十的格里森级数。
格里森级数少过六的癌症属于较不恶性的,级别在七或以上代表癌症是恶性的,且较有可能迅速生长和扩散。
治疗
如何治疗前列腺癌?
在一些病例中,由于前列腺癌的生长非常缓慢,在治疗法有一定的风险的考量下,医生可能会选择先观察肿瘤的生长而不是马上施予医治。治疗也得视其他因素而定,如癌症处在的阶段、症状、病人的年龄和整体健康情况。
动手术
如果癌细胞局限在前列腺,医生可以为病人动手术切除前列腺,以提高病人完全康复的机会。不过,手术的副作用包括尿失禁和阳痿。
放射治疗
如果癌细胞没有扩散,只集中在某个部位,医生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线杀灭癌细胞。
荷尔蒙治疗
如果癌细胞扩散到前列腺以外的部位,医生可使用荷尔蒙治疗法制衡睾丸素过多所产生的影响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化疗
如果其他疗法无效,化疗也可以舒缓前列腺癌所带来的症状。
怎样护理最有效?
癌症中心聚集了来自各医药领域的医疗专业人才——前列腺外科医生、病理学家、放射科学家、肿瘤科学家、社工和护士,一起诊断、治疗和提供护理,给予病人最优质的癌症治疗和护理,效果显示病人的病况因此有所改善。
谁属于风险群?该如何避免患上前列腺癌?
据全国疾病登记处在2011 年发表的前列腺癌相关资料,在新加坡,华族男子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比马来族男子和印度族男子高出一倍。
年龄是另一个前列腺癌风险因素,年纪越大,患上前列腺癌的机会越高。
在40来岁的男子当中,每20万人中有1个可能患上前列腺癌;到了50来岁,患上这类癌症的几率是每10万人中的12人;步入60多岁后,每1万个男人当中,有12 人可能患前列腺癌。
肥胖、 爱吃大量肉类或高动物脂肪食物的人、较早开始性交、曾患上性病或拥有多名性伴侣的男子,患前列腺癌的几率也较高。家族内有人患有前列腺癌的男子也属于较高风险的一群。维持健康生活,少吃肉等习惯,能减少患上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可能性。
本文系邱继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邱继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