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红色胎记的辨别
新生儿红色胎记在医学上称为先天性血管瘤,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血管瘤和鲜红斑痣。两者最初的临床表现可能差不多,但存在本质的差别,发病机制不同导致治疗方式和治疗预后均不同,那么应该如何来进行辨别?
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后的3-6个月时间里迅速增长,皮损部位突出皮面,且按压不褪色。大多数血管瘤可完全消退,可以采用滴眼药水(盐酸普萘洛尔、卡替洛尔等)或者激光进行治疗。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 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 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所以新生儿血管瘤还是提倡早期积极干预和治疗。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色斑,是先天性的毛细血管扩张畸形,发病率为0.3%~0.5%,常在出生时出现,好发于头、颈、面部,也可累及四肢和躯干。鲜红斑痣一般在出生后并不会迅速增长,皮损面积只会根据皮肤增长同比例放大,皮损部位不高于皮面,且按压后褪色。
鲜红斑痣又分为一般鲜红斑痣与鲑鱼斑。一般的鲜红斑痣无法自愈,需要积极治疗,否则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颜色加深、增厚、并出现结节样增生,危害健康。目前临床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海姆泊芬光动力等治疗方式治疗鲜红斑痣。
需要注意的是一种长在特殊部位的鲜红斑痣即鲑鱼斑,鲑鱼斑一般长在人中、额头(V字形)、枕后(散装分布),鲑鱼斑大部分在宝宝1-2岁之间可以自行消退,在消退过程中呈褐色。如果未自行消退的,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手段进行干预治疗。
本文系王秀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秀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