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苏宇雄
苏宇雄 副主任医师

牙龈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27643人已读

牙龈癌包括上、下牙龈来源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牙龈癌在口腔癌构成中仅次于舌癌,居第二位。

牙龈癌好发于后牙区,细胞分化程度较好,多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约2/3病例属于病理分化Ⅰ级,Ⅲ级者仅占2%左右。临床上约80%牙龈癌发生于下牙龈,其中60%发生于前磨牙后部。牙龈癌生长缓慢,早期表现与牙龈炎或牙周炎极为相似,主要的首发症状为疼痛,咀嚼时尤为明显,也可出现间断性出血和牙松动等。其生长多见为溃疡浸润型,向外可侵及口腔前庭沟、颊部和唇部;向后发展至磨牙后区和咽部,累及翼内肌时,可引起张口受限;上牙龈癌向上可侵及上颌窦及腭部,产生与上颌窦癌相类似的症状;下牙龈癌向下可侵及口底,下牙槽神经受侵时可出现同侧下唇麻木。

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率早期约为13%~31%,晚期可高达70%以上;下牙龈癌较上牙龈癌转移多发且早。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与肿瘤原发部位有关:原发于牙槽嵴颊面者,多转移至颌下、颏下及二腹肌淋巴结;起源于舌侧者则多累及二腹肌、颈深上及咽后淋巴结;而上、下牙龈癌的淋巴结转移方式相似。

牙龈癌的治疗要依据病变范围以及是否出现骨侵犯而定。首选手术治疗。对伴有骨受侵的上牙龈癌病变,应首选上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缺损用充填体修复,或组织瓣修复,对未出现颈淋巴转移者,可二期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而对侵及下颌骨的下牙龈癌,无论是否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均可予部分或半侧下颌骨切除,同期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颌骨缺损一般用腓骨不瓣修复。术后根据情况,辅以术后放疗或放化疗。

苏宇雄
苏宇雄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