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亚峰 三甲
付亚峰 副主任医师
小榄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什么是面瘫?什么是周围性面瘫?如何治疗?疗效如何?

5971人已读

面部表情肌麻痹或瘫痪简称面瘫,各种面神经损害均可引起。面神经起自大脑皮层,经过面神经核中转,最终延伸为面神经末稍抵达面部表情肌表面,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从而完成人的表情变化,面神经全程一般分为8段。

第一段 面神经核上段,大脑皮层至面神经核这一段。

第二段 运动神经核段,面神经核及面神经走行于桥脑当中的一段

第三段 小脑桥脑角段,桥脑表面至内耳门的一段,长约1314毫米

第四段 内耳道段,从内耳门至内耳道底的一段,约10毫米长

第五段 迷路段,起自内耳道底的面神经管,止于面神经膝,约2.56毫米长。

第六段 鼓室段,位于鼓室内壁的一段,约10毫米长

第七段 乳突段,从鼓窦入口至茎乳孔的一段,约16毫米长,

第八段 颞骨外段,从茎乳孔起至神经末稍的一段,出茎乳孔约1.5厘米后,开始分叉,形成5个主要分枝,分别支配面部不同部位的表情肌。

面瘫是如何分类的呢?

一、依据前述的面神经的解剖分段,分为以下三类:

1上单位中枢性面瘫 由前述面神第一段病变引起,表现为对侧面部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如右侧颅内第一段面神经病变时,表现为左侧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双侧额纹对称为主要特征。多见于脑梗塞、脑出血病变。

2下单位中枢性面瘫 由前述的面神经第二、三段病变引起,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多见于桥脑部位的胶原细胞瘤、小脑、桥脑肿瘤、转移瘤、脑干梗死、脑出血等。

3下单位周围性面瘫 由前述面神经的第四、五、六、七段病变引起,在临床上最多见,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贝尔麻痹、亨特氏综合征、中耳炎、中耳肿瘤引起的面瘫。

二、 依据病因分类如下:

1、先天畸形 少见。

2、原发性面瘫 常见,约占周围性面瘫的80%,由面神经第四、五、六、七段病变引起。

3、感染性面瘫 较常见,脑膜炎、麻风、病毒感染、中耳炎

4、外伤性 颅底骨折、面部损伤、手术等

5、代谢性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妊娠等

6、中毒性 破伤风、白喉、反应停等

7、神经性 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8、免疫接种 狂犬疫苗接种等。

9、血管源性 韦格肉芽肿、结节病等。

10、肿瘤性 淋巴瘤、神经纤维瘤、颈静脉球等。

周围性面瘫.jpg

1、右图为左侧面表情肌瘫痪,表现头位保持不动,双眼向上凝视时左侧额纹消失(对侧正常);左侧眼裂增大,闭眼时无法闭合,露出瓷白色巩膜;左侧口角下垂,张口时口角向右侧偏斜,鼓腮时左侧口角漏气,饮水时左侧口角漏水;临床笼统将之称做周围性面瘫(见于下单位中枢性面瘫下单位周围性面瘫,前者较少见,而后者最多见);表现为整个面部以中线为界,患侧表情肌瘫痪,故称为1/2

2、左图为上单位中枢性面瘫 右侧面神经第一段病变引起,表现为左侧眼裂以下的面部表情肌瘫,双侧额纹对称为主要特征(头位保持不动,双眼向上凝视时,双侧前额部皱纹对称),又称为1/4。多见于脑梗塞、脑出血病变,由神经内科治疗。

针对周围性面瘫如何治疗?

1、总的治疗原则是病因治,有明确病因者,首先治疗病因,同时治疗面瘫,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清除病灶的同时,抗感染治疗。

2、药物治疗 主要针对贝尔面瘫、亨特综合征等。

3、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外伤、肿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贝尔面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面瘫,经积极治疗,80%左右患者6个月以内多能治愈;仅15%20%患者不能完全恢复正常。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治疗,可辅以针灸、理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少数治疗效果不佳者。

付亚峰
付亚峰 副主任医师
小榄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