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妍 三甲
李妍 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心血管内科

李妍教授带你了解药物球囊

11896人已读

随着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器械应用于临床,使患者获益。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的诞生,也是心血管介入领域新技术、新器械之一。介入无植入的理念一直是医生和患者所期待的理想,也就是不植入支架,可以达到治疗冠脉狭窄,恢复血运重建的目的。由于很多患者对药物球囊作用机理及适应症不是非常了解,现介绍如下。

药物球囊的发明

两位德国医生 Dr Ulrich Speck及 Dr Bruno Scheller在临床中通过不断的尝试,最终带来了药物球囊这一创新性的技术,被称为DCB之父。高亲脂性的紫杉醇加上高亲水性的碘普罗胺的混合基质负载在球囊上,可以短时间进入血管局部组织,达到抑制局部斑块增生的作用。

药物球囊的好处

作为冠脉介入治疗新手段,DCB具有以下优势:

1.药物迅速释放

药物涂布于球囊表面,球囊扩张时可将药物快速释放在血管内膜表面;

2.疗效确切

减少内膜炎症反应,无支架内血栓风险;

3.无需异物植入

无需异物植入,保留血管生理状态,为患者后续治疗保留机会;

4.术后治疗时间短

缩短双抗治疗时间,降低出血并发症;

5.手术过程简便

可简化手术过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射线暴露,减少造影剂用量;

6.适应人群广

年轻、出血风险高、计划短期内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

药物球囊最佳适应症

目前指南已经将药物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作为Ia类适应症。近年来DCB的应用逐渐拓展至原发冠脉病变。

1 支架内再狭窄

虽然当代药物支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并未完全根治,一些患者植入支架后,仍然出现斑块再次增生导致狭窄。药物球囊的出现给予我们新的选择,基于众多研究数据,欧美指南都把DCB做为再狭窄的I类推荐,是治疗的金标准。

2 小血管病变

对于小血管病变,既往临床上治疗往往存在支架植入效果不好的特点,远期不良事件率高的特点,药物球囊是目前小血管病变的优化治疗策

3 分叉病变

对于复杂分叉病变,常常需要双支架术式,但操作复杂、再狭窄率高。药物球囊能够让现在的分叉病变治疗简单化。主干植入支架,分支通过药物球囊修复,或者主支分支均使用药物球囊修复。有些患者通过药物球囊处理,随访复查时还发现,血管腔都有进一步的增加,血管内皮化快速完成,血管有自然的正性重塑。

4 心肌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肌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目前尚未见临床研究报道。李妍教授个人在临床中曾有心肌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使用药物球囊处理的尝试,随访发现管腔有进一步改善。对于心肌桥压缩程度不严重的、或者斑块仅仅延伸到心肌桥内一部分,仍然可以相对充分的预处理后实施药物球囊治疗。

5 慢性闭塞性病

闭塞病变开通后往往需要植入多枚长支架,往往需要术后长期抗血小板治疗,远期再狭窄、支架血栓及出血风险也随之增加。联合使用药物球囊及支架治疗,对于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来说,可以显著减少支架个数,远期疗效不劣于药物支架。

小结

药物球囊目前在很多病变类型中均在使用,尤其受到年轻患者、出血风险高的患者的欢迎。药物球囊治疗原发冠脉病变仍然存在弹性回缩、冠脉夹层的挑战,只有选对了合适的病变类型,掌握了恰当的预处理方法,才能使其发挥到最佳疗效。

李妍
李妍 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