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徐瑞荣 三甲
徐瑞荣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病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760人已读

一、概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粒细胞系的白血病性恶性增生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尚保持分化能力,故骨髓和血液中各期粒细胞都明显增多,尤以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著。广义上本病也包括嗜酸和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但此二者甚少见,因此一般所谓慢粒仅指以中性粒细胞增生为主者。

本病发生率根据国内统计资料约占所有白血病20%,占慢性白血病90%以上,为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者。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印度等)慢性白血病中也以慢粒占多数,和中国相似;但西方国家却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于慢粒。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以2040岁者最多,而婴儿和儿童较少见。近年在60岁以上老年人也有增多趋势。男性略高于女性。

慢粒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

分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缓慢,根据骨髓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大约有90%病人诊断时为慢性期,每年约3%4%慢性期进展为急变期。

二、病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确,但认为费城染色体与该病密切相关,大约有9095%的病人出现费城染色体阳性。

三、临床表现

因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比较缓慢,所以很多病人没有症状,尤其在早期的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白血病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引起了明显但非特异的症状。包含有:

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

2.感染: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所以很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等

3.出血:出血倾向增加,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

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

四、实验室检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来诊断的;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和骨髓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堆积。

慢性期

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

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5%,可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

加速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10–19%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20%

3.持续血小板减少。

4.出现白血病细胞克隆进化的细胞遗传学。

急变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20%

2.骨髓外原始细胞侵犯。

五、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依赖于疾病的分期、年龄和健康状况等。

1、慢性期

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疾病进展和维持血细胞在正常范围,可以使用羟基尿、干扰素或格列卫等。某些年轻病人可以考虑干细胞移植以获得治愈的机会。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最佳推荐)

1)伊马替尼 400mg 口服 1/日。

2)尼罗替尼 300mg 口服 2/达沙替尼 100mg 口服 1/日。

2)配型相合的相关或无关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无法耐受时考虑)。

2、加速期和急变期

疾病进展加快,需要更加强烈的方案,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白血病细胞,恢复骨髓造血功能或回到慢性期。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罗替尼 或者达沙替尼

2)配型相合的相关或无关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无法耐受时考虑)。

3)可采用新药临床试验。

一些病人诊断时外周血出现大量的白细胞,引起血液循环阻力增大及血管堵塞,引起出血或高凝血症等,需要通过白细胞分离术或化疗来降低白血病细胞数量。同时需要大量补液,将细胞坏死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排除体外。

徐瑞荣
徐瑞荣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病科